-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一)关系推理的研究(1) 逻辑学家区分了四种类型的演绎推理: 以“大于”、“恰好”和“在……之后”等关系的逻辑属性为基础的关系推理。 以否定和诸如“如果”、“或”、“和”等连词为基础的命题推理。 以两个前提,每个前提包含一个独立的量词(如“所有”、“一些”)为基础的三段论推理。 以前提包含不止一个量词为基础的多量词推理。 * (一)关系推理的研究(2) 两维空间推理的问题。所谓两维是指物体之间不仅有左右关系,还有前后关系。 茶杯在碟子右边, 盘子在碟子左边, 叉子在盘子前面, 勺子在茶杯前面, 叉子和勺子之间有何关系? * (一)关系推理的研究(2.结果) 盘子 碟子 茶杯 叉子 勺子 * (一)关系推理的研究(3) 茶杯在碟子右边, 盘子在茶杯左边, 叉子在盘子前面, 勺子在茶杯前面, 叉子何勺子之间有何关系? * (一)关系推理的研究(3.结果) 盘子 碟子 茶杯 碟子 盘子 茶杯 叉子 勺子 叉子 勺子 * (一)关系推理的研究(4) 茶杯在碟子右边, 盘子在茶杯左边, 叉子在盘子前面, 勺子在碟子前面。 以上推理的分布如何? * (一)关系推理的研究(4.结果) 盘子 碟子 茶杯 碟子 盘子 茶杯 叉子 勺子 勺子 叉子 在上面的分布中,叉子和勺子之间没有共同的关系,研究者称这样的回答是无效的(without valid answers)。 * (一)关系推理的研究(5) 心理模型理论:演绎推理是一种类似搜寻反例的语义过程,它把命题的表征看成是某种加工的输入,人们根据这种加工建立起与言语所描述的情境相符合的心理模型,该模型认为演绎推理的加工是以心理模型为基础,而不是命题表征。 形式规则理论:演绎推理的步骤类似进行逻辑论证的步骤,演绎推理依赖于推理的形式规则,这些规则类似逻辑运算中的规则,因此,演绎推理是一种类似逻辑证明的语法过程。 * (二)推理与工作记忆(1) Baddeley(1998)曾指出,工作记忆的概念和智力的概念有非常密切的联系。 工作记忆与语言理解、注意及推理有着密切的关系,John Gabrieli等人运用fMRI技术在被试解决Raven推理测验时扫描他们的脑区。结果发现额叶、顶叶和颞叶皮层等脑区都有激活,而这些脑区正是空间、客体和言语工作记忆进行时激活的脑区,Gabrieli认为“推理似乎是工作记忆能力的总和。” 另外,演绎推理中心理模型(分布)的构建、想象都是在工作记忆中进行的,因此,推理与工作记忆有密切的关系也就是很自然的。 * (二)推理与工作记忆(2) 线性推理与工作记忆的关系 P303 实验类型 自变量 因变量 额外变量 实验过程 * (三)内容与推理(1) 推理过程极大地依赖于有关的内容(content)。 推理的难度更多地依赖于前提的内容与个体已有知识的关系,而较少依赖于推理涉及的逻辑形式。 * (三)内容与推理(2) 前提内容可以影响结论的抽取。 例如,Byrne给一组被试如下的前提: 如果她要写一篇随笔的话,她将呆在图书馆很晚。 她要写一篇随笔。 96%的被试得出如下结论: 她将呆在图书馆很晚。 另一组被试也得到?与?的前提,但同时还附加有1′如果图书馆持续开馆,她将呆在图书馆很晚。 这一组被试中只有38%的人得出?的结论。这说明引入1′前提就锁定了?与?的应用。 * (三)内容与推理(3) 内容对推理的影响还表现在在选择任务中 在下面的具有抽象内容的选择任务中: 按照演绎推理的形式规则理论,被试应该翻看(选择) 看看是否有不是7的数字在背后和 看看是否有A在背面,因为只有 这两种可能去证明原命题(所有一面是字母A的卡片,它的背面就有数字7)是错误的。但被试很少按逻辑规则去正确选择,他们常常作出错误的选择,最通常的选择是翻看 和 (翻看 是不必要的)。 这种选择任务的一般表达形式为:“如果p那么q。”正确的选择应该是p和非q。 M A 7 4 A 4 A 7 7 * (三)内容与推理(4) 但如果比较的规则表现为强制性关系,有十分明确的内容,如“如果一个人能允许喝酒,那他们一定至少是21岁”。那么选择任务类似于: 而实验中被试更多地正确选择 与 。 这两项选择任务中逻辑规则都是一样的,但一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