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庸之道PPT
二、整体感知文本 1、诵读感知,注意下列字的读音 何谓中庸? 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 程子 三、探究文本 1.“中”德 (1)结合译文,自读6.29部分,学生质疑,教师释疑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要义:君子之间追求和谐,但又保持人格独立;小人之间相互迎合,但勾心斗角(不和谐) 乡原,德之贼也、 要义:中庸也要坚持原则,爱憎分明(区别于执中主义,体现孔子通权达变) 4、“中”和 1、收集并交流有关“和”的熟语、格言。 四、总结 著名哲学家冯友兰先生有这样一句话,叫做“阐旧邦以辅新命,极高明而道中庸”。中庸之道其实是通往极高明境界的一种适当的方法,“中”为体,“庸”为用;中“属”内,“庸”属外,“中”是内在依据,“庸”是外在表现。用最平实的话说,“中”是适宜,是合适,“庸”是按照适宜的方式做事。按照适应的方式做事就可以长久,就是“善”。 居家有孝斯为美,处世无奇本率真 ——上善若水 五、布置作业 从人类历史上看,由于文化(哲学、宗教、价值观)的不同引起的冲突和战争并不少见,进入21世纪以来,虽未发生世界性的大战,但局部地区的战争仍然未断,而且在相当大的程度上,文化问题是国家与国家、民族与民族、地域与地域之间发生冲突和战争的重要原因之一。如何化解这种因文化上的原因而引起的冲突甚至战争,也许孔子提出的“和而不同”是一条非常有意义的原则。请就此写一篇不少于300字的文章,发表自己的看法。 习题解析 仲尼在陈,有隼sǔn集于陈侯之庭而死。楛hù矢贯之,石砮nǔ ,其长尺有咫zhǐ。陈惠公使人以隼如仲尼之馆问之。 孔子在陈国时,有一只鹰坠在陈侯的庭院里死了。楛木做的箭射穿了它的身体,箭头是用尖石做的,箭有一尺八寸长。陈惠公派人带着这只鹰,去到孔子住的馆舍询问。 仲尼曰:“隼之来也远矣。此肃慎氏之矢也。昔武王克商,通道于九夷百蛮,使各以其方贿来贡,使无忘职业。于是肃慎氏贡楛矢石砮,其长尺有咫。 孔子说:“这只鹰来得很远呢,它身上的箭是北方肃慎氏制造的。从前周武王打败了商,开通了去南北方各少数民族居住地区的道路,命令他们各自拿出本地的土特产进贡,使他们不忘记各自所从事的职业。于是肃慎氏就向周天子进贡楛矢和石砮,箭长一尺八寸。 先王欲昭其令德之致远也,以示后人,使永监焉。故铭其括曰“肃慎氏之贡矢”。以分大姬配虞胡公,而封诸陈。 武王为了公开表明他使远方民族归附的威德,告示后人,让他们永远看到自己的权威,所以在箭尾扣弦处刻上‘肃慎国进贡之箭’的字样,送给大女儿,并随嫁给虞胡公而带到他所封的陈国。 古者分同姓以珍玉,展亲也。分异姓以远方之职贡,使无忘服也。故分陈以肃慎氏之贡。君若使有司求诸故府,其可得也。”使求,得之金椟,如之。 古时候,帝王把珍玉分给同姓,用来表示血缘的亲近;把远方的贡品分给异姓,使他们不忘事奉天子。虞胡公是异姓,所以把肃慎国的贡品分给了陈国。国君如派管事的去旧府里寻找,大概还能找到。”陈惠公于是派人寻找,果然在用金装饰的木盒里发现了楛矢,像孔子所说的一样。 文言练习: 1.陈的始祖是胡满,舜的后代,周武王的女婿。 2.在旧仓库所藏的金椟中。这种箭是周武王灭商以后,由北方的肃慎族进贡给朝廷周朝,再由周武王颁赐给陈国始封君王胡满的。 例6:阅读《论语》中的几段文字,然后回答问题。(5分) 子贡问曰:“乡人皆好之,何如?”子曰:“未可也。”“乡人皆恶之,何如?”子曰:“未可也。不如乡人之善者好之,其不善者恶之。” 子曰:“乡愿,德之贼也。” (1)在孔子看来,应当怎样正确评价一个人?试用自己的话加以概括。(2分) (2)为什么孔子视“乡愿”之人为“德之贼”?(3分) 答案:(1)不以众人不讲原则的好恶为依据。应区分不同的评价者,看他们的品德和评价标准。 (2)因为:①“乡愿”之人,看上去忠厚老实,实则同流合污、阿世媚俗;②“乡愿”之人,就是那些表里不一、言行不一的伪君子,这些人欺世盗名,却可以堂而皇之地自我炫耀;③“乡愿”之人不讲原则,四面讨好,自私为善;④“乡愿”之人违背了仁和礼的原则,貌似中庸实则违背了中庸之道,偏离了人道精神和社会公正。(答出3点即给满分) 例7:阅读下面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 子贡日:“君子亦有恶乎?”子日:“有恶。恶称人之恶者,恶居下流而讪上者,恶勇而无礼者,恶果敢而窒者。”曰:“赐也亦有恶乎?” “恶缴以为知者,恶不孙以为勇者,恶讦以为直者。” ?????? 子日:“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 子日:“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 (1)请从上面文字中提炼一个成语。(1分) (2)请从上面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