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潞河中学12月月考试卷讲评之作文篇----审题4部曲 王福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认识此次作文的命题特点。 2.让学生学会材料作文审题立意的方法。 3.通过学生的正误例析,提高学生写作能力。 作文题目 阅读下面读提示,根据要求作文。 中国有句古语:“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历史上,人们对于“玉”和“瓦”有着不同的理解和选择。譬如屈原“宁赴常流葬乎鱼腹中”,也不”以浩浩之白,而蒙世之温蠖(昏愦)”;司马迁却选择了“隐忍苟活,幽于粪土之中而不辞”;陶渊明则选择了“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遁世生活…… 请根据上面材料,联系生活实际,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问题一:这个材料有什么特点? 这是一个比喻类的作文材料,又是关系型的作文----人物和玉、瓦之间的关系,“玉碎”和“瓦全”之间的关系。 审题的方法 1.学会咬文嚼字 2.解释概念,学会逻辑思维 3.多问几个为什么?找出各种关系。 4.标题显示关系或联系。 咬文嚼字,解释概念 “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1.两个“为”怎么读?是介词还是动词?怎么解释? “为”的解释对理解这两句话很重要。 咬文嚼字,解释概念 “宁为玉碎,不为瓦全。”怎么解释? 1.“宁为……,不为……”,为选择关系,决断事情,非此即彼、非黑即白,没有中间灰色地带的心态。 2.宁做玉器被打碎,不做陶器得保全。比喻宁愿为正义而死,决不苟且偷生。要保全自己完整的人格和本心。 咬文嚼字,解释概念 材料中出现3个人,孰为玉,孰为瓦?人们对于“玉”和“瓦”有着不同的理解和选择,你怎么理解? 咬文嚼字,解释概念 1.屈原“宁赴常流葬乎鱼腹中”,也不”以浩浩之白,而蒙世之温蠖(昏愦) ,屈原是玉,且“玉碎”。 2.司马迁却选择了“隐忍苟活,幽于粪土之中而不辞” ,司马迁是“瓦全”,是瓦吗?没有谁会同意他是“瓦”。 3.陶渊明则选择了“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遁世生活……陶渊明是“瓦全”,是瓦吗?多数人不会同意。 屈原“玉碎”,人们看法不一,有哪些角度?题目显示各种关系 题目: 角度一:1.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 2.舍生取义赞 。 角度二:1.有智慧的“玉”,要懂得保全。 2.选择“玉碎”未必可取。 找出各种关系 屈原、司马迁、陶渊明,可以给他们分类? 分类对你写作立意有什么好处? 多问几个为什么?显示关系 1.屈原是玉,难道司马迁就不是玉? 2.“瓦”和“玉”难道不可以变化吗? 3.什么才算真正的“玉”? 选哪个角度(题目)比较好写? 一.1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2.舍生取义。 3.选择“瓦全”才是智慧。4.话说“坚守”。 二.1.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2、卧薪尝胆,瓦定为玉。 3、选择自己的理想生活(陶渊明) 三. 1.屈原是玉,难道司马迁就不是玉? 2.“瓦”和“玉”难道不可以辩证的看吗? 4.《话说“坚守”》,可以联系屈原、司马迁、陶渊明3个人,从3个角度来分别论述,请你写出这3个分论点。 这篇文章可以进一步完善吗? 由“玉”和“瓦”引发的联想 古人云: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由于每个人的价值观不同,何为玉,何为瓦,也就很难统一。屈原可以为一颗爱国的真心毅然舍掉这一副皮囊,司马迁也可以为了自己的抱负隐忍苟活。一个选生,一个择死,但对于他们自己,都是“舍鱼而取熊掌者也”。那么,对于我们来说,究竟应该把什么当“玉”,把什么做“瓦”呢? 1.大爱为玉,金钱为瓦。陈光标。。。。。。 2.事业为玉,身体为瓦。乔布斯。。。。。 3.自在为玉,功名为瓦。苏轼。。。。。。“竹杖芒鞋轻胜马,一蓑烟雨任平生”。。。。。。 也许,我们的思想还不够成熟,自己也抉择不好,在“玉”和“瓦”之间犹豫不决。。。。。。。人活一世,只求无愧于心。愿所有人都能保护好自己的“玉”,得到对自己来说真正宝贵的东西。 1.大爱为玉,金钱为瓦。陈光标。。。。。。 2.事业为玉,身体为瓦。乔布斯。。。。。 3.自在为玉,功名为瓦。苏轼。。。。。。“竹杖芒鞋轻胜马,一蓑烟雨任平生”。。。。。。 优秀范文 “玉碎”和“瓦全” 屈原宁自投汨罗,也不愿苟活;司马迁宁受宫刑之辱,也要完成史学巨著;陶渊明宁归田隐居,也不愿再如官场。而如今,你又为何“玉碎”?为何“瓦全”? 1.为了自身高洁宁“玉碎”,不“瓦全”。屈原。。。。。。文天祥。。。。。。 2.为自身使命可“瓦全”。司马迁。。。。。。越王勾践卧薪尝胆。。。。。乔布斯曾经被排挤出苹果公司。。。。。。温总理在剑桥演讲面对极端分子扔鞋。。。。。。 3.与官场“玉碎”,与桃源“瓦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