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环境与健康第1部分第8版.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职业环境与健康第1部分第8版

(五)三硝基甲苯 三硝基甲苯(TNT)有六种同分异构体,通常指的是2,4,6-三硝基甲苯。呈灰黄色晶体,极难溶于水,易溶于苯、醋酸甲酯、丙酮及各种有机溶剂。突然受热容易引起爆炸。 TNT主要用作炸药。在粉碎、球磨、过筛、配料及装药等生产过程均可产生TNT粉尘。 TNT在生产条件下可经皮肤、呼吸道进入人体。经皮肤吸收常是TNT慢性中毒的主要原因。 进入体内的TNT主要在肝脏进行代谢。TNT及其代谢产物主要经尿排泄。 (五)三硝基甲苯 TNT中毒以慢性中毒常见。主要表现在3个方面: (1)中毒性肝损伤,严重者甚至出现肝硬化。 (2)中毒性白内障。 (3)血液系统的改变。 (五)三硝基甲苯 (六)职业中毒的预防 1.申报职业性有害因素,接受职业卫生监督 2.建立岗位制度及操作规程 3.防止跑、冒、滴、漏 4.控制毒物进入机体的剂量 5.安装醒目的警示标识 6.落实急救措施、报警措施等 7.普及中毒防范知识,建立自我保护意识 (三)毒理 1.主要通过呼吸道进入人体 。 2.代谢产生酚类物质 。 3.急性毒作用主要表现为对中枢神经系统的麻醉作用。 4.慢性毒作用主要是苯的代谢产物对造血系统的损害。 (四)临床表现 1.急性中毒:短时间内吸入大量苯蒸气所致,轻者表现为兴奋、面部潮红、眩晕等酒醉状。中毒进一步发展可出现意识丧失,严重的可因呼吸和循环衰竭而死亡。 2.慢性中毒: 神经系统 造血系统 其它 ★造血系统的损害为主要表现。 (四)临床表现 (五)诊断及处理 1.急性苯中毒:多由事故引起。根据短期内吸入大量的高浓度苯蒸气,以意识障碍为主的临床表现,注意排除其他疾病引起的中枢神经功能改变。 2.慢性苯中毒:根据长时间密切接触苯的职业史,造血系统损害为主的临床表现,参考作业环境调查及现场空气中苯浓度的测定资料,综合分析,并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的血象改变。 慢性苯中毒一经确诊,应立即调离苯及其他有毒物质作业的工作。 (五)诊断及处理 (六)治疗 1.急性苯中毒:迅速将患者移至空气新鲜的场所,立即脱去被污染的衣服,用肥皂水清洗皮肤,注意保暖。急性期应卧床休息。急救原则与内科相同,忌用肾上腺素。 2.慢性苯中毒:无特效治疗药物。治疗重点是恢复造血功能,并给予对症治疗。治疗原则同内科。 (六)治疗 七、甲苯 二甲苯 1.和苯的接触机会相似,常作为苯的替代物。 2.经呼吸道进入人体。 3.高浓度主要引起中枢神经系统的麻醉作用 。严重者危及生命。 七、甲苯、二甲苯 八、正己烷 (n-hexane) 主要用于植物油提取、溶剂、电子工业清洗剂、制造胶水、清漆、粘合剂等。 以蒸气形式从呼吸道进入人体。 八、正己烷 慢性中毒常见:主要引起多发性周围神经病变,起病隐匿、进展缓慢。感觉神经、运动神经均可影响。 八、正己烷 九、二氯乙烷 (dichloroethaen,C2H4CL2) 可用作化学合成的原料、脱脂剂、清洁剂、萃取剂、工业溶剂和粘合剂;植物油提取等。 以吸入为主。 急性中毒较为常见。 九、二氯乙烷 主要靶器官为中枢神经系统、肝脏和肾脏。 中毒表现有头痛、恶心、呕吐、腹痛、腹泻、意识障碍 严重者出现神志不清、中毒性脑水肿、肝肾损伤、抽搐、昏迷等。 潜伏期数天甚至十余天,中毒性脑病常为主要死因。 九、二氯乙烷 十、苯的氨基和硝基化合物 苯环上的氢原子被氨基或硝基取代, 形成苯的氨基、硝基化合物。由于卤素或 烃基(甲基、乙基等)可与氨基或硝基共 存于苯环上,因此可形成很多种化合物。 十、苯的氨基和硝基化合物 十、苯的氨基和硝基化合物 苯的氨基和硝基化合物中最基本的物质是苯胺和硝基苯。 十、苯的氨基和硝基化合物 (一)理化特性和接触机会 1.该类化合物大多属于沸点高,挥发性低的液体或固体,难溶或不溶于水,易溶于脂肪和有机溶剂。 2.广泛应用于油漆、印刷、香料、染料、制药、农药、炸药、橡胶、塑料、合成树脂、合成纤维、油墨等工业。 (二)毒理和毒作用表现 1.大多具有脂溶性,易经完整的皮肤吸收,在生产过程中直接或间接污染皮肤是引起中毒的主要原因,亦可经呼吸道吸收。 2.主要在肝脏代谢 ,肾脏排出。 3.主要毒性作用有共同特点: (1)血液损害:高铁血红蛋白形成 ;溶血作用 (2)肝脏损害 (3)泌尿系统损害 (4)皮肤损害和致敏作用 (5)晶体损害 (6)致癌作用:联苯胺、α-萘胺可引起膀胱癌 (二)毒理和毒作用表现 赫恩滋小体 中毒性白内障 (三)急救与治疗 发生急性中毒时,迅速将中毒者移至空气新鲜处,脱去被污染的衣服、鞋袜。立即用肥皂水和清水(勿用热水)反

文档评论(0)

sandaolingcrh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