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夫人》教案(付卫平).docxVIP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湘夫人》教案广水一中付卫平 2014.11.16【教学目标】1、鉴赏本诗的表现手法运用“知人论世”的方法分析诗歌的主旨理解文中大段虚幻景象描写的用意4、理解楚辞中语言独特的“兮”式结构【教学重点】1、体会男女水神在生死契阔后欢会难聚的心情变化2、把握文中浪漫主义和“比兴”手法的运用【教学难点】1、作者的情感与文中男女水神情感的耦合2、景物描写中反映水神的情绪【课时安排】 2 课时第一课时一、导入:复习上一课导入。二、(1)作者简介:屈原:名平,字原。战国末期楚国人。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浪漫主义诗人的杰出代表,1953年,被列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2)追溯背景:湘君和湘夫人是湘江的一对恋人神,传说湘君就是古帝舜,他南巡时死于苍梧,葬于九嶷山。舜的妻子是尧帝的二女娥皇、女英,她们追随丈夫到沅湘,夫死而苦,泪水落在竹子上,使竹竿结满了斑点,“斑竹”之名即由此而来。(3)屈原名句: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4)关于《九歌》:“九歌”本是古乐章名,在《楚辞》中则是一组诗歌的总称,包括《国殇》、《湘君》、《湘夫人》等十一首诗歌。《九歌》是在民间祭歌的基础上加工而成的一组祭神乐歌,诗中创造了大量神的形象,大多是人神恋歌,写的是神界的爱情生活,但处处流溢着人间的现实情味——人间众多痴男怨女的投影?。三、屈原作品及特色(1)屈原的作品,根据刘向、歆父子的校定和王逸的注本,有25篇,即《离骚》1篇,《天问》1篇,《九歌》11篇,《九章》9篇,《远游》、《卜居》、《渔父》各1篇。(2)在语言形式上,屈原作品突破了《诗经》以四字句为主的格局,每句五、六、七、八、九字不等,也有三字、十字句的,句法参差错落,灵活多变,句中句尾多用“兮”字以及“之”“于”“乎”“夫”“而”等虚字,用来协调音节,造成起伏回宕、一唱三叹的韵致。总之,他的作品从内容到形式都有巨大的创造性。四、关于“楚辞”1 、关于“楚辞”名称的由来(1)指楚地的歌辞。(2)由屈原创建的一种具有浓厚地方色彩的新诗体。(3)“盖屈、宋诸骚,皆书楚语,作楚声,记楚地,名楚物,故可谓之楚辞”(宋黄伯思)(4)来源:楚地的原始神话和巫祝的宗教活动,楚地的乐曲和民歌《越人歌》。(5)“信鬼好巫”是荆楚文化中突出的特征。2、“楚辞”在诗歌体制方面的创新(1)突破了四言的定格,六言、七言句式参差错落,自由灵活而富于变化(2)诗的结构篇幅扩大了,(3)多用语气词“兮”字,起着表情作用,又有着调整节奏的功能,还代替某些虚词起语法作用(4)语言词汇地方色彩较浓。(5)《离骚》为其代表作。3、“楚辞”的地位:《离骚》与《诗经》的“国风”并称为“风骚”。“风”、“骚”是中国诗歌史上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两大优良传统的源头。五、学生朗读,正音。六、初读感知。问1:诗歌涉及的主要人物形象有几个?抒情主人公是谁?明确:湘君、湘夫人。这首诗题目虽然是《湘夫人》,但诗中的抒情主人公却是湘君。问2:《湘夫人》为我们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明确:湘君和湘夫人的苦恋故事,是由一次约会在时间上的误差而引出的悲剧。问3:这个故事的感情基调是什么?明确:幽怨、哀婉七、分析课文。(一)赏析第一节: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译文:湘夫人降落在北洲之上,极目远眺啊使我惆怅。树木轻摇啊秋风初凉,洞庭起波啊树叶落下。登白薠兮骋望,与佳期兮夕张。鸟何萃兮蘋中,罾何为兮木上?译文:踩着白薠啊纵目四望,与佳人相约啊晚上已经张设好了罗帐。鸟儿为什么聚集在水草之处?鱼网为什么挂结在树梢之上?1、阅读第一段,说说本诗的开头描写了怎样的景象,对全诗起什么作用?明确:(1)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开头两句,写湘君眺望洞庭,仿佛湘夫人飘然而降,但又望而不见,情感有极大地落差,湘君心中充满愁思。(2)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三四句写沅湘秋风萧瑟、洞庭波起、秋叶飘飘的凄凉、冷落的秋景,衬托出抒情主人公的怅惘、幽怨之情,这种环境气氛贯穿全诗,为全诗定下了感情基调。被誉为“千古言秋之祖”。(融情入景)2、找出诗中使用比兴手法的诗句,说说它们是什么意思,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明确:鸟何萃兮蘋中,罾何为兮木上?运用比兴(主要是“比”)的手法,鸟儿本应在树梢上,渔网本应在水草里,而这里用不合乎逻辑的现象来比喻所愿不得,失其应处之所。用事物的错位,暗示湘君内心的焦虑,与美人的期约恐怕不能实现。3、本段:写湘君思念湘夫人,意中人似乎已经飘然降临在小洲上,但又倏忽不见,只看到秋风萧瑟,洞庭波起,秋叶飘飘,于是感到无限惆怅。表达了湘君虔诚的期待,徘徊在洞庭湖的山岸,渴望湘夫人的到来。(期待)第二课时(二)赏析第二段:沅有芷兮澧有兰,思公子兮未敢言。荒忽兮远望,观流水兮潺湲。译文:沅水芷

文档评论(0)

ktj82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