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TCPIP协议栈组成.doc
TCP/IP通訊協定
TCP/IP通訊協定,包含了一系列構成網際網路基礎的網路協定。這些協定最早發源於美國國防部的ARPA網項目。TCP/IP模型也被稱作DoD模型(Department of Defense Model)。TCP/IP字面上代表了兩個協定:TCP(傳輸控制協定)和IP(網際協定)。
1983年1月1日,在網際網路的前身(ARPA網)中,TCP/IP通訊協定取代了舊的網路控制協定(NCP,Network Control Protocol),從而成為今天的網際網路的基石。最早的TCP/IP由文頓·瑟夫和羅伯特·卡恩兩位開發,慢慢地通過競爭戰勝了其他一些網路協定的方案,比如國際標準化組織ISO的OSI模型。TCP/IP的蓬勃發展發生在上世紀的90年代中期。當時一些重要而可靠的工具的出世,例如頁面描述語言HTML和瀏覽器Mosaic,導致了網際網路應用的飛速發展。
隨著網際網路的發展,目前流行的IPv4協定(網際協定版本四)已經接近它的功能上限。IPv4最致命的兩個缺陷在於:
地址只有32位,IP位址空間有限;
不支持服務等級(Quality of Service,QoS)的想法,無法管理頻寬和優先順序,故而不能很好的支持現今越來越多的實時的語音和視頻應用。因此IPv6(網際協定版本六)浮出水面,用以取代IPv4。
TCP/IP成功的另一個因素在於對為數眾多的低層協定的支持。這些低層協定對應OSI模型?中的第一層(物理層)和第二層(資料鏈路層)。每層的所有協定幾乎都有一半數量支持TCP/IP,例如:乙太網(Ethernet)、令牌環(Token Ring)、光纖資料分布介面(FDDI)、端對端協定(PPP)、X.25、幀中繼(Frame Relay)、ATM、Sonet、SDH等。
研製背景
最初想到讓不同電腦之間實現連接的,是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網路工作小組的S.克羅克。1970年,克羅克及其小組著手制定最初的主機對主機通信協定,它被稱為「網路控制協定」(NCP?Network Control Protocol)。該協定被用於阿帕網,並在局部網路條件下運行穩定,但隨著阿帕網用戶的增多,NCP逐漸暴露出兩大缺陷:
NCP只是一台主機對另一台主機的通訊協定,並未給網路中的每台電腦設置唯一的地址,結果就造成電腦在越來越龐大的網路中難以準確定位需要傳輸資料的對象。
NCP缺乏糾錯功能,這樣一來,資料在傳輸過程中一旦出現錯誤,網路就可能停止運行。出錯電腦增多,使得網路運行效率大打折扣。
開發過程
在構建了阿帕網先驅之後,DARPA開始了其他資料傳輸技術的研究。NCP誕生後兩年,1972年,羅伯特·卡恩(Robert E. Kahn)被DARPA的信息技術處理辦公室僱傭,在那裡他研究衛星資料包網路和地面無線資料包網路,並且意識到能夠在它們之間溝通的價值。在1973年春天,已有的ARPANET網路控制程序(NCP)協定的開發者文頓·瑟夫(Vinton Cerf)加入到卡恩為ARPANET設計下一代協定而開發開放互連模型的工作中。
到了1973年夏天,卡恩和瑟夫很快就開發出了一個基本的改進形式,其中網路協定之間的不同通過使用一個公用網際網路協定而隱藏起來,並且可靠性由主機保證而不是像ARPANET那樣由網路保證。(瑟夫稱讚Hubert Zimmerman和Louis Pouzin(CYCLADES網路的設計者)在這個設計上發揮了重要影響。)
由於網路的作用減少到最小的程度,就有可能將任何網路連接到一起,而不用管它們不同的特點,這樣就解決了卡恩最初的問題。(一個流行的說法提到瑟夫和卡恩工作的最終產品TCP/IP將在運行「兩個罐子和一根弦」上,實際上它已經用在信鴿上。一個稱為網關(後來改為路由器以免與網關混淆)的計算機為每個網路提供一個介面並且在它們之間來回傳輸資料包。
這個設計思想更細的形式由瑟夫在史丹福的網路研究組的1973年–1974年期間開發出來。(處於同一時期的誕生了PARC通用包協定組的施樂PARC早期網路研究工作也有重要的技術影響;人們在兩者之間搖擺不定。)
DARPA於是與BBN、史丹福和倫敦大學簽署了協定開發不同硬體平台上協定的運行版本。有四個版本被開發出來——TCP v1、TCP v2、在1978年春天分成TCP v3和IP v3的版本,後來就是穩定的TCP/IP v4——目前網際網路仍然使用的標準協定。
1975年,兩個網路之間的TCP/IP通信在史丹福和倫敦大學(UCL)之間進行了測試。1977年11月,三個網路之間的TCP/IP測試在美國、英國和挪威之間進行。在1978年到1983年間,其他一些TCP/IP原型在多個研究中心之間開發出來。ARPANET完全轉換到TCP/IP在1983年1月1日發生。[1]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