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史版)2018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第二编中国近现代史第一板块第六单元中国近代化道路的嬗变—民国前期课时检测(十四)辛亥革命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新人教版.doc

(通史版)2018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第二编中国近现代史第一板块第六单元中国近代化道路的嬗变—民国前期课时检测(十四)辛亥革命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新人教版.doc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通史版)2018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第二编中国近现代史第一板块第六单元中国近代化道路的嬗变—民国前期课时检测(十四)辛亥革命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新人教版

课时检测(十四)辛亥革命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 (时间:45分钟 满分:85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1921年,梁启超在纪念辛亥革命时说:“一面是同盟会人,暗杀咧,起事咧,用秘密手段做了许多壮烈行为;一面是各省咨议局中立宪派的人,请愿咧,弹劾咧,用公开手段做了许多群众运动。这样子闹了好几年,牺牲了许多人的生命财产,直到十年前的今日,机会凑巧。便不约而同地兴起一种大联合运动。”这反映出(  ) A.梁启超坚决反对民主革命 B.辛亥革命改变了中国的社会性质 C.辛亥革命非革命党一己之功 D.辛亥革命赢得了各阶层人民的支持 解析:选C 从材料中可以看出,梁启超认为革命派与立宪派采用不同的手段,故A项错误;辛亥革命改变的是政体,并没有改变中国的社会性质,故B项错误;在材料革命派与立宪派“便不约而同地兴起一种大联合运动”,故C项正确;各阶层的支持不符合史实,故D项错误。 2.(2016·洛阳二模)当1911年清廷宣布“铁路国有”的上谕传到成都时,四川省的立宪派绅商立即写文章、发通电、开会演说,指责铁路国有政策未经咨政院议决,违背法律程序,痛陈取消商办铁路是“务国有之虚名,坐引狼入室之实祸”。这反映了立宪派(  ) A.配合了湖北新军的革命 B.竭力维护资产阶级经济利益 C.具有反帝反封建的进步性 D.与革命派政治主张趋于一致 解析:选C 立宪派痛陈取消商办铁路是“务国有之虚名,坐引狼入室之实祸”,具有反帝反封建的进步性,故C项正确。 3.(2017·资阳三模)1912年1月2日,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修正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组织大纲》,规定临时大总统“有宣战、媾和缔结条约”“制定官制、官规,任免文武官员”“设立中央临时裁判所”等权力。据此推断,修正“组织大纲”意在(  ) A.迅速稳定国内局势   B.创建责任内阁制 C.制约袁世凯专权 D.贯彻主权在民原则 解析:选A 赋予总统“有宣战、媾和缔结条约”“制定官制、官规,任免文武官员”“设立中央临时裁判所”等权利,有利于迅速稳定国内局势,故A项正确。 4.研究者发现:武昌起义虽由革命党人发动,而各省咨议局的立宪党人,无不加入革命动作。……没有一省的立宪党人与革命党作敌对行动的。下列对此解读最符合实际的是(  ) A.武装革命的主张已经深入人心 B.清朝政府反动卖国遭到唾弃 C.同盟会促进了革命力量的联合 D.立宪党人伺机夺取革命果实 解析:选B 立宪党人虽然参加革命,但是不能说明武装革命的主张已经深入人心,故A项错误;“没有一省的立宪党人与革命党作敌对行动的”说明清政府不得民心,故B项正确;同盟会是1905年成立的,材料无法体现同盟会促进了革命力量的联合,故C项错误;立宪党人伺机夺取革命果实无法解读出来,故D项错误。 5.(2016·江淮十校联考)民国初年,辛亥革命一词使用并不广泛,称呼辛亥年武昌起义至清帝退位这段史事的词汇,名目繁多。民国初年的报章,如《申报》、《大公报》以及政府公报中,“武昌首义”、“共和成立”、“民国肇生”、“辛亥之役”等名词连篇累牍。这表明(  ) A.辛亥革命对封建正统思想批判不彻底 B.北洋军阀对新兴思想严格控制和打压 C.民主共和已成为近代思想界主流思想 D.媒体和舆论对革命的名称未达成共识 解析:选D 根据“‘武昌首义’、‘共和成立’、‘民国肇生’、‘辛亥之役’等名词连篇累牍”可知媒体和舆论对革命的名称未达成共识,故D项正确。 6.(2017·衡阳二模)1912年元旦,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遵循革命军与袁世凯的秘密协议,特申“颠覆满洲专制政府,巩固中华民国,图谋民生幸福……至专制政府既倒,民国卓立于世界,即当解临时大总统之职”。1912年2月12日,清帝退位,同年3月,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这说明(  ) A.孙中山对民主执着追求 B.袁世凯得到人民的认可 C.中国社会发展出现倒退 D.民主革命任务已经完成 解析:选A 根据材料“至专制政府既倒,民国卓立于世界,即当解临时大总统之职”可知,孙中山是真正为中国民主谋福利,故A项正确;袁世凯是篡夺革命果实,没有得到人民的认可,故B项错误;“中国社会发展出现倒退”与史实不符,故C项错误;民主革命任务任重道远,此时没有完成,故D项错误。 7.20世纪20年代,部分教会学校出现退学潮,学生喊出了“与其为奴,勿宁退学”的口号,纷纷离校,广州圣三一学生还组成退学团。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 A.实业救国思潮的影响 B.民权主义运动的兴起 C.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 D.中日民族矛盾的激化 解析:选C 根据材料“教会学校”、“与其为奴,勿宁退学”可知,中华民族与帝国主义列强间的矛盾激化,受到了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故C项正确。 8.右面是近代中国某时期报刊上登载的一幅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ranfand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