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史版)2018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第二编中国近现代史第一板块第六单元中国近代化道路的嬗变—民国前期课时检测(十五)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和近代社会生活变迁新人教版.doc

(通史版)2018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第二编中国近现代史第一板块第六单元中国近代化道路的嬗变—民国前期课时检测(十五)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和近代社会生活变迁新人教版.doc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通史版)2018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第二编中国近现代史第一板块第六单元中国近代化道路的嬗变—民国前期课时检测(十五)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和近代社会生活变迁新人教版

课时检测(十五)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和近代社会生活变迁 (时间:45分钟 满分:85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2017·临汾二模)1913年张謇说:“……为捍卫图存计,若推广植棉地、纺织厂是;又惟有开发极大之富源,以驰逐于世界之市场。若开放铁矿、扩张制铁厂是……谓我国铁业发达之日,即日本人降伏于我国旗之下之日。”材料反映出(  ) A.一战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B.实业救国成为民国时期的思想潮流 C.抵抗日本侵略成为实业家们的共识 D.民族资本主义的工业体系日益完备 解析:选B “为捍卫图存计,若推广植棉地、纺织厂是……若开放铁矿、扩张制铁厂是”,可知材料反映的是为了救国图存发展实业,抵抗日本侵略仅是发展实业的一个目的,故B项正确。 2.(2016·青岛质检)北洋政府农商部于1914年4月11日颁布了《植棉制糖牧羊奖励条例》,11月3日又颁布了《森林法》,规划在黄河、长江、珠江上游地区营造保安林,以预防水患保养水源。1915年6月30日,颁布《造林奖励条例》:“凡经营特种林业于国际贸易有重大关系者,或胜造船筑路等各种大工程之用者,农商部认为有被助之必要时,得按其面积株数,核给资金。”这些奖励政策(  ) A.体现了北洋政府崇尚宪政,重视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B.得益于新文化运动对政府执政理念的影响 C.推动了国际贸易的发展和工业布局的调整 D.促进了农业的多种经营和轻工业的发展,改善了生态环境 解析:选D 材料主要反映的是北洋军阀政府通过颁布法律促进农业经济的发展,没有涉及宪政,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中1914年,而新文化运动兴起于1915年,故B项错误;材料中并未体现国际贸易的发展,故C项错误;根据材料中信息反映的是生态环境保护的内容,故D项正确。 3.(2017·茂名一模)下图显示以下年份外国资本、官僚资本和民族资本在中国产业资本总额中所占的比例。据此分析,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民族资本主义处于初步发展阶段 B.国际局势决定着中国产业资本发展 C.国民政府的官僚资本体系开始崩溃 D.一战后民族资本主义依然持续发展 解析:选D 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的阶段应在19世纪90年代后半期,故A项错误;题干图片并未显示国际局势对中国产业资本发展的影响,故B项错误;题干中1936年官僚资本所占比例依然保持一定份额,说明其并未开始崩盘,故C项错误;题干中1913年至1936年期间民族资本主义的比例持续增长,说明一战后民族资本主义依然发展,故D项正确。4.(2016·荆州一模)下表为1921年和1936年中国轻工业与重工业部门的相对比重。表中数据的变化可以说明(  ) 类别 比重(%) 年平均增长率(%) 1921年 1936年 轻工业 44.1 30.7 5.46 重工业 54.6 62.9 9.94 A.轻工业衰落加剧了民生痛苦 B.积累了抗日的战备物质基础 C.官僚资本掌控国家经济命脉 D.国民政府片面发展重工业 解析:选B 据材料可知1936年较1921年重工业比重上升,联系所学知识可知此时为抗日积累战备,奠定物质基础,故B项正确。 5.(2016·太原二模)1929年国民党通过某决议案,主要内容如下:确定国家、省、县行政经费及地方行政经费之分配;整理税制,杜绝收税机关之一切积弊;整理币制,巩固金融;分别整理外债,筹备偿还外债之方法等。据此可知该决议案(  ) A.促成了全国统一市场的形成 B.力图消除地方割据的物质基础 C.为全面抗战提前做经济准备 D.增强国家实力以镇压工农运动 解析:选B 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在农村进行工农武装割据,故A项错误;材料中主旨强调国家对财政的控制,与国民党刚刚结束军阀混战的背景密切相关,故B项正确;日本侵华始于1931年9月18日,不存在所谓全面抗战的问题,故C项错误;增强国家实力以镇压工农运动与材料主旨不符,故D项错误。 6.1933年,南京国民政府推行“废两改元”,规定全国所有公私款项收付与订立契约票据及一切交易,一律改用银币,不得再用银两。1935年实行“法币政策”,规定自1935年1月4日起,停止使用银元,改用法币(中央银行发行的纸币)。这在当时(  ) A.有利于收回贸易主权   B.造成严重通货膨胀 C.有利于稳定金融体系 D.导致白银大量外流 解析:选C 30年代面对严重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资本主义各国纷纷实行货币贬值以刺激出口,在这种情况下,国民政府实行货币改革,放弃使用银本位,有利于稳定金融体系,故C项正确。7.1938 年初,国民政府颁布多部法规,要求将每一工厂、商号、银行、钱庄都纳入到同业工会内,又将每一同业工会纳入当地商会内。这些法规(  ) A.抑制了官僚资本膨胀 B.挫败了日军经济掠夺 C.防止了国民经济崩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ranfand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