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一章 教育社会学的 演进与 发展 第一节 教育社会学的奠基人物 一、社会学之父:孔德(Auguste Comte) 1、生平 2、孔德社会学知识形成的两个阶段 3、孔德的重要理念: (1)实证主义 (2)社会有机体论 二、社会学的三位圣者: 马克思 (Karl Mars ,1818-1883) 涂尔干(Emile Durkheim,1858-1917) 韦伯 (Max weber,1864-1920) (一)马克思 1、提倡历史唯物论 2、主张阶级斗争论 3、经济是社会的下层结构 4、经济体系应对社会阶级结构不平等负责 5、疏离感是经济剥削的结果 (二)涂尔干 1、采用功能主义的观点看社会 2、提供解说社会现象的科学方法 3、主张社会大于个人的总和 4、强调教育对共识形成的重要 (三)韦伯 1、强调“理解”的原则 2、重视专业的权威 3、提出科层制与正式组织的特性 公私分明 层级管理 档案管理 专业分工 (三)教育社会学的前驱人物 1、华德(Lester F.Ward,1841-1913) 1883年出版了《动态社会学》 2、杜威(John Dewey,1859-1952) 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 第二节 教育社会学 在欧美的发展与演进 一、规范的教育社会学阶段 1、概况的描述: 史密斯(W.R.Smith)--《教育社会学概论》 华勒(W.Waller)--《教学社会学》 2、这一时期教育社会学的特征 二、实证性的教育社会学时期 1、概况的描述: 2、代表人物: 帕深斯(Parsons,1902-1979) 墨顿(Merton,1910--) 3、这一时期教育社会学的贡献 三、批判的教育社会学时期 1、概况: 2、代表人物: 杨格(F.M.D.Young)--《知识与控制》 3、这一时期教育社会学的主要贡献 第三节 我国教育社会学的发展 一、创建期(1922-1949) 1、社会学的引进 1891年,康有为在“广州场星李万木草堂”开设了“群学”科 1903年,严复译述的《群学肆言》被看作社会学正式传入 中国。 1906年,京师法政学堂已列有社会学一科。 1908年,上海的圣约翰大学,最先开授社会学课程。 1913年,上海沪江大学建立了中国的第一个社会学系 2、教育社会学的引进 1922年,陶孟和著《教育与社会》,成为一个重要的里程碑。 二、停滞期(1949-1979) 三、重建期(1979- ) 1、1979年成立了“中国社会学研究会” 2、1980年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建立了“社会学研究所”。 3、1981年12月,《教育研究》编辑部和中国社会科学研 究院社会学研究所召开研讨会。 4、1989年2月,南京师范大学率先开设教育社会学课程。 5、1989年4月,中国第一个教育社会学学术团体,“全国 教育社会学专业委员会”在杭州成立。 课后阅读文献: 钱民辉:教育社会学百年进程,《社会学研究》,1997年第5期。 杨昌勇:中国大陆教育社会学三十年停滞沉沦之反思,《教育理论与实践》,2003年第1期。 杨昌勇:对国外教育社会学的介绍研究及其文献的回顾,《教育理论与实践》。1997年第5期。 钱民辉:对国外教育社会学知识体系的思考,《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1期。 吴康宁:《西方教育社会学的学科发展》(上、下),可在网络课程的文件夹中的“课后阅读”中下载。 课后小作业 杨昌勇在《中国大陆教育社会学三十年停滞沉沦之反思》中提到:“中国大陆教育学三十年的停滞沉沦,其原因除了外部的因素之外,更重要的是两种不同类型 的教育社会学的对立冲突及其人们对冲突的错误认识”,请您在阅读这篇论文的基础上?思考和回答这样一个问题: 学科的建设和学术的发展应该有其延续性,当中国的教育社会学研究落后于世界教育社会学研究的主流时,作为一个研究教育的学子,你认为应如何科学的评价这段历史?展望未来,在教育社会学的理论建设和实践研究中,您认为应该注意什么?(字数请限制在1000字以内) 第三章 教育社会学的典范与派别 典范的含义 教育社会学典范的变迁 教育社会学各派典范的比较 第一节 典范概述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机械CAD:CAM(UG)教案新模板(课次4)2-3 压板的草图绘制.doc VIP
- 富士XA5说明书.pdf VIP
- 针灸学习题集全.pdf VIP
- 固相反应第一节引言第二节固相反应机理第三节固相反应动.ppt VIP
- 肇兴侗寨旅游地用地格局演变.docx VIP
- 2025至2030年中国硼-10酸行业竞争格局及投资战略规划研究报告.docx
- GB_T13077—2024铝合金无缝气瓶定期检验与评定.pdf VIP
- 贝克休斯钻井堵漏材料及工艺.pdf VIP
- 红树林生态系统预警监测与评估体系技术指南.docx
- (高清版)DB1310∕T 286-2022 林木食叶害虫防治效果评价验收规范.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