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论文阅读答题技巧.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议论文解题思路和技巧 关于论点: 1、论点是作者对所论述问题的见解和主张,是议论文的灵魂 。 2、论点的位置:标题就是中心论点;开头就提出论点;中心论点出现在篇末;在论述过程中提出中心论点;论点的表述不很集中,用明确的语句概括出来 3、论点的表达:…要… …应该… …必须… …是… 提醒:三个 “不应该是”: (1)不应该是疑问词 (2)不应该是短语 (3)不应该是比喻修辞 题型:找出、概括、提炼中心论点 题干表述:(1)文章通过……议题的论述,想要告诉我们的是:(《中指》第120页第1题) (2)读完文章后,我们从中明白了一个怎样的道理?(第122页第1题) (3)本文的主要观点是:(第124页第1题) 4、论点的寻找和归纳:(1)明确论点所在的位置;(2)寻找文章的中心句或对论题的肯定完整的判断;(3)分析论据也有助于找到论点。因为论据是证明论点的,分析论据,看它证明的是什么问题,这个问题就是论点。(4)分析题目有助于找到论点。注意区别:有的标题不是论点,而是论题。如《谈骨气》,是论题,不是论点。 例题解析:请找出《宽容的美德》的中心论点。 看到这个题目,不禁想起了周恩来的一个故事:一次,理发师给周总理刮脸,总理咳嗽了一声,刀子把脸刮破了,理发师十分紧张,不知所措。周总理和蔼地说:“这不能怪你,我咳嗽前没有向你打招呼,你怎么知道我要动呢?”这桩小事,使我们看到了总理身上的美德——宽容。 宽容是一种美德。留心一下,不难发现人际交往中,凡能做到宽以待人者,一般都深受众人的欢迎。像周恩来这样的好总理,待人宽容,平易近人,当然受到全国人民的爱戴与尊敬。人与人交往,难免会有些小摩擦。只要是无恶意的,就应该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像周恩来那样主动承担责任,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由于各种主观原因所致,每个人都会有这样那样的过错,如果在日常的相处中,对别人的过错能以宽容对待,就等于给对方提供改过的机会。 在中国历史上,李世民在一定意义上就是依靠这一点得到众臣鼎力相助的,从而开创了唐代盛世。在唐朝王室争权中,魏征曾鼓励太子李建成杀掉李世民,李世民发动玄武门政变夺取帝位后,不计旧恶,量才重用,使魏征觉得“喜逢知己之主,竭其力用”,为唐朝盛世的开创立下了汗马功劳。再说秦王嬴政,若不是听到了李斯“海河不择细流,故能成其深”的喻谏,收回逐客令,实行不计前怨,广纳贤才的政策,恐怕就会失去李斯等一大批客臣的支持,难以顺利完成统一天下的大业。 纵观历史与今天,如果没有“海纳百川”的宽宏气度,不具备宽容的美德,开创一方事业只能是一句空话。 解题:本文题目和“宽容”有关,但题目只是一个短语,不能判断为论点。文中列举周恩来、李世民、秦王嬴政的事例,都是证明了宽容是一种美德,所以中心论点就是“宽容是一种美德”。 二、关于论据 (一)论据的类型: 1、事实论据:史实、事例、统计数字等。事实论据必须真实可靠,有典型意义。 2、道理论据:用作道理论据的名言警句、俗语谚语、公式定理,道理论据应有一定的权威性。 (二)典型题型 1、文章开头引用俗语(名言)、列举事例或讲故事的作用: a.引出中心论点; b. 引出论题; c. 充当论据; d.引起读者的兴趣。 注意:(1)a、b作用只能居其一,如有必要需将论点或论题点出;(2)充当论据,有增强说服力的作用,要点出;(3)引起兴趣的多为故事、有吸引力的俗语或名言,不是所有开头都有这个作用。 典型题目 《中指》P126第2题:开头作者引用“人比人,气死人”这一俗语的作用是什么? 答案:为了引出论题:自己比自己也很辛苦。引用俗语,亲切自然,吸引读者。 2、辨析论据能否证明论点(2009年南京中考题《论友谊》第5题) 3、添加事实论据或道理论据(《中指》130页第2题、132页第4题) 如何补充论据:(主角(人物)+原因(事件)+结果) (1)列举所掌握的名人事例; (2)巧改有联系的名人事例(同一事例从不同角度叙述可证明不同的观点); 典型题目 《中指》P124第3题第3节“古今中外,自甘淡泊而献身某项大事业者不胜枚举”,请你举一例加以说明(文中出现的例子除外)。 分析答案:举诸葛亮、陶渊明为例 正确示例:居里夫人献身科学事业,一生获奖无数,但她从不看重这些,奖章甚至成了女儿的玩具,她也因此在科学上获得了更大的建树。 居里夫妇经过艰苦的研究和实验,发现了“镭”元素后,放弃了申请专利,而是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科学研究事业中。 吃苦是一种资本 ①吃苦,是一种资本。假如你没有吃过苦,你就不具备这种资本。 ②只是在影片里见过那位被击倒的拳击手,他躺在地上喘着粗气,浑身伤痕累累,嘴里还淌着血,却没有一个人给他送花,

文档评论(0)

185****7617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