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一历史第七课商鞅变法.ppt

  1. 1、本文档共1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战国时期变法 * 1、韩国:韩昭侯任用法家申不害为相,厉行法治,强调国君的权力。 2、齐国:齐威王任用邹忌为相进行了政治经济改革。 3、赵国:赵烈侯任用公仲连为相,选贤任能,提倡节检,巩固了赵国政权。 4、燕国:燕王任用子之进行改革。 5、魏国:李悝改革(书上勾划) 6、楚国:吴起改革(书上勾划) 7、秦国:商鞅变法(书上勾划) 徒木立信 商鞅变法前法令已经完备,但没有公布 商鞅变法之初,恐民不信,商鞅把一根三丈之木立于国都之南门,然后宣布能将此木徙置北门者赐10金。百姓纷纷议论“搬动一根木头,何须如此重赏,”人们自然不信,于是他又下令,将赏金加至50金。有人将信将疑把木头搬到北门,即赏50金,以表示不欺骗。于是商鞅在人们心目中树立了令出必信,法出必行的印象。 政治方面—削弱贵族的特权,加强中央集权。 一、制定20级爵位,下自公士上至彻候为20级身份,从这时起,立有军功的人,由国家赐给相应的爵位和田地、奴婢等。没有军功的人,即使是贵族出身,也不授给爵位。 二、实行中央集权制。全国划分为31个县,县令(长)由国君任免,行政权直属于国君,削弱贵族分封制。 经济方面—大力发展社会经济。 一、废除土地国有制,实行土地私有制,土地可以自由买卖。 二、奖励耕织,生产好的农户,可以免除徭役。囤积居奇、投机倒把的商人及因懒惰而贫穷的人,要受惩罚。 三、统一度、量、衡。 其它方面改革落后的风俗习惯 商鞅变法 时间:公元前356年前 支持者:秦孝公 内 容 作用: 秦国的政治得到改善,社会经济迅速发展,军队战斗力增强,为后来秦始统一中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目的:为使秦国国富兵强 意义: 确立了封建制度,为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1)根本原因:改革符合新兴地主阶级的要求,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 4)秦孝公的鼎力支持。 3)法律一经制定就坚决实施。 2)改革符合了秦国的实际情况。 商鞅变法成功的原因? 商鞅最后被车裂而死,那么商鞅变法究竟是成功了还是失败了? 一场变革的成功或失败的标准,不在于实施变法的人的生与死,而在于变法的目的是否达到。守旧贵族的反对,商鞅被处死,说明了守旧势力的猖狂和统治者的昏庸。但商鞅虽死,变法还是成功了。因为经过变法,秦国的经济得到了发展,军队的战斗力不断加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 1、商鞅变法从根本上确立了土地私有制,这一切激发了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使秦国农业生产迅速发展,实力大增,成为战国时期最强大的诸侯国,为秦国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 2、商鞅变法的经济措施“允许土地自由买卖”,埋下了土地兼并的祸根,对封建经济的发展产生了消极影响。 商鞅变法评价 石器 耒耜 青铜铲 铁农具 铁农具的使用 出现: 扩大: 春秋时期 战国时期 生产力 水平提高 铁农具为什么 能较快推广 ? 想一想 牛耕的使用 使用:春秋末年 推广:战国时期 农业发展史上的一次革命 位置: 修建时间: 主持修建者: 作用: 岷江中游,今四川都江堰市 战国时期 秦国蜀郡太守—李冰 消除了岷江水患,灌溉了大片农田,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 ? 6月5日,汶川地震后的四川都江堰“鱼嘴”出 现裂缝,石碑被地震损毁。 四川都江堰秦堰楼损失惨重。 公元前221年 总结: 铁农具、牛耕的使用 土地私有出现 变法运动 封建制度逐步确立 封建社会形成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junjun3747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