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明代的法律制度2.ppt

  1. 1、本文档共2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九章明代的法律制度2要点

回顾1:简述明代立法指导思想。 1. “明刑弼教”的原则 自西周倡导“德主刑辅”开始至宋朝以前,论及“德”与“刑”的关系,始终是以德为主,刑要受德的制约,刑处于次要和辅助的地位,基本上是“先教后刑”,“大德小刑”。 宋代理学大师朱熹有意提高了刑的地位,提出“教刑并重”,不必拘泥于先教后刑,德对刑不再有制约作用,甚至“刑罚立而后教化行”。 朱熹的既不违背古圣先贤的治国之道,又能够强化刑的威慑的理论被朱元璋采纳。 “明刑弼教”思想,则完全是借“弼教”之名,为推行重典治国政策提供思想理论根据。 2. “重典治国”的原则 内容包括重典治吏和重典治民。 朱元璋的“刑用重典”不同于秦朝的“专任法治”,而是“仿古为治,明礼以导民,定律以绳顽”,从而与明刑弼教原则统一。 3. “轻其轻罪,重其重罪”的原则 “重其所重”指的是明律在唐律规定的重罪量刑上加重了处罚。 “轻其所轻”,是指明律对原来相对的较轻罪都减轻了处罚。 4.“法贵简当,使人易晓 ”的原则 回顾2:简述《大明律》内容上的变化、特点与影响。 1.简明扼要。《大明律》全律共7篇,30卷,460条,是此前历代法典中最简明扼要的一部。 2.变更体例。《大明律》按吏、户、礼、兵、刑、工六部的国家机关分工编目,改变了以往法典分立篇目的原则和传统,体现了朱元璋废除宰相制后,利用立法手段强化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意图。 3.《大明律》经30年的反复修订,反映出明初统治者非常重视立法,也代表了当时较高的立法水平。因此,《大明律》直接影响了清朝和东南亚各国的封建立法。 第六章 明代的法律制度 (第二讲) (公元1368-1644) 本讲主要内容: 第九章 明代的法律制度 第二节 明代法律内容的发展及其特点 第三节 明代司法制度的发展变化 第二节 明代法律内容的发展及其特点 一、明代行政立法 (一)皇权专制的内阁与六部 朱元璋裁撤中书省,废宰相,中央的府、部、院、寺,分理庶务,各不统属,一切大权都由皇帝掌握。 设立内阁,作为皇帝的秘书处,协助皇帝处理大量的公文奏章。仁宗以后,阁臣职位渐重,又复兼职六部。后来内阁大学士却是事实上的宰相。嘉靖中叶以后,朝位班次俱在六部之上。 “票拟” :阁臣的主要职责。 “特简”:皇帝直接任命阁臣。 “廷推 ” :阁臣由廷推任用。(嘉靖以后渐成制度)首辅相当于宰相。 司礼太监 :厂卫统治,内相。 “六部”:吏、户、礼、兵、刑、工。 第二节 明代法律内容的发展及其特点 一、明代行政立法 (二)通政使司和廷议制度 通政使司:“掌受内外章疏敷奏封驳之事” 廷议制度 :“事关大利害”的政事,须下廷臣集议,多为按部门以商讨问题。结果须上奏皇帝 。还有“朝议”和“部议”制度。前者指皇帝亲自参加的朝堂集议,后者指皇帝交由主管部门讨论决定。 第二节 明代法律内容的发展及其特点 一、明代行政立法 (三)地方省、府、州、县制度 省是明代地方最高一级行政机构,设承宣布政使司,为一省行政长官,提刑按察使司,掌一省法律监察事务。都指挥使司为一省最高军事长官,合称为“三司”,地位平等,共同向皇帝负责。一省内分若干道作为监察区。根据需要设置一些没有地盘的专职道员,如督粮道、提学道、兵备道等。 府、县、乡、里、甲(110户为1里) (四)官吏的管理 1.科举与选官 乡试、会试、殿试,内容为“四书” “五经”,科举成为获得任官资格的最普遍和最重要的途径,论资排辈成为任官通例。 官吏的选任分为四种:“大选” “急选” “远方选” “岁贡就教选” 2.考核与致仕 文官有考课之制。分“考满法”(职满三年为一考,六年再考,九年通考黜陟。按三次考核的政绩决定去留)与“考察法”(京官六年一察,称“京察”;外官三年一察,称“外察” ) 资料:科举与八股取士 1、科举 明朝的科举取士制度有所发展,从洪武15年起“设科取士”,三年一行,为定制。只有官学(官办学校)的学生才可参加科举考试。中央设国子监为最高学府,学生称“监生”,由各地官学选送。科举考试分为乡试(省试)、会试(京试)、殿试(廷试)。中乡试者为举人,中会试者参加由皇帝主持的殿试。殿试分三甲一甲三名赐进士及第,二甲若干名赐进士出身,三甲若干名赐同进士出身。 2、八股取士 为了巩固君主专制统治,保证官员效忠于朝廷,明朝严禁生员议论时事政治。各级科举考试的考题全都选自儒家经典,对经典的解释一律以宋代理学家的注解为准。答题必须模仿古人语气,不得言及时事,不得自由发挥,考试文体为强调排比对偶的八股文,故这一时期的科举取士又称八股取士。 第二节 明代法律内容的发展及其特点 二、明代刑事立法的发展 (一)加重对危害封建国家犯罪行为的惩罚 对“事关典礼及风俗教化”一类非直接侵犯君主政权的犯罪,明律量刑轻于唐律;但对“贼盗”及“帑项钱粮”之

文档评论(0)

dajuhyy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