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大凌河上游区域日光温室越冬草莓温湿度管理技术要点.pdf
大凌河上游区域日光温室越冬草莓温湿度管理技术要点
杨洪春
(建平县沙海镇农业技术服务站,辽宁建平122400)
大凌河上游区域主要包括朝阳市、锦州市的部分区域,近几年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日光温室
草莓种植规模实现了长足的发展,但是,由于一部分农户的日光温室草莓管理技术掌握不全面、不系统,出现
了日光温室草莓栽培规模大、产量低,投入高、效益低的不利情况,这主要源于对草莓以控制日光温室草莓温
度为重点,以控制日光温室草莓湿度为核心的管理技术不到位的问题尚未得到全面解决,导致草莓生长发育
失调、产量降低等一系列问题发生比较普遍。针对目前草莓生产中存在的这些问题,现将日光温室越冬草莓
栽培周际温湿环境管理关键技术总结如下,供生产参考。
1覆盖薄膜时间确定
日光温室覆盖薄膜时间要以越冬草莓的升温时间来确定。升温时间必须适当,若升温过早,难以
促进日光温室草莓花芽分化;若升温过晚,则日光温室内栽培的草莓植株容易进入休眠状态,草莓植株
一旦进入休眠期就难以打破,最终会导致草莓植株转向矮化。最佳升温时间,严格掌握在草莓的顶花
芽分化之后,第一腋花芽开始分化之前进行。草莓花芽分化的时间用肉眼很难直观确定,可采用放大
镜下观察的方式确定,具体技术环节是,人工剥去草莓苗的外叶底叶,用缝纫针头剥去内叶直至生长
点,置于40~50倍放大镜下进行观测,当发现草莓植株内心里的生长点由尖变圆、由瘦变肥,即表明
草莓已经开始进入花芽分化状态。
2温度管理技术要点
a.始初升温阶段,温室内要保持较高的温度,白天28~30℃最佳,严禁超过35℃的高温,夜间保持
在12~15℃最佳,严禁将温度降低至8℃以下,防止草莓植株进入休眠,促进草莓植株正常分化的花芽
进行发育。
b.当进入现蕾期后,白天最佳温度25~28℃,夜间将日光温室内的温度降至10℃左右,此时的夜
温如超过13℃,就会导致草莓植株的腋花芽退化,雌蕊和雄蕊的发育与形成受到影响和阻碍。
C.当日光温室内草莓进入开花期,草莓植株对温度的敏感度最强,草莓开花期白天的最佳温度应
当控制在20~25℃,进入夜间的最佳温度控制在8~10℃。
d.草莓植株进入果实膨大期后,温度对果实成熟期的果实品质影响也很大,如温度较低,则成熟期
延后、但果实个头大;如温度偏高,果实成熟期提早、但果实个头变小。恰当的室温是白天20~25℃最
佳,夜间6~8℃最佳。
e.草莓是果实连续采收的小浆果作物,采收期持续时间较长,日光温室内草莓进入采收期后,白天
的最佳温度控制在20~25℃为宜,夜间保持在5~7℃以上的温度为宜。在采光与保温设计都合理的
温室,基本能保持草莓上述的温度要求,适宜的温度可以采用放风和揭盖草苫来进行适度调节。
3湿度管理技术要点
日光温室草莓栽培对空气湿度要求非常严格,一般情形下,相对湿度要控制在80%以下。
a.日光温室草莓花期相对湿度以40%~60%为最佳,花期湿度过高,花蕊的开裂和花粉管的萌发会受
到影响,造成授粉受精不良;草莓花期湿度过低,导致畸形、瘦弱果实增多,降低产量和品质,农户的经济效益
提高受限。
收稿日期:2016—12-20
万方数据
。36’ 现代化农业 2017年第3期(总第452期)
EMS诱变马铃薯脱毒试管苗适宜剂量与效应的研究
张洪亮1。许庆芬2,张荣华1。徐宁1
(1.黑龙江省衣垦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哈尔滨150038;2.天津市农作物研究所)
摘要:以克新18马铃薯脱毒试管苗茎段为试验材料,利用甲基磺酸乙酯(EMS)对试管苗及继代苗进行诱变研
究。结果表明:随着EMS浓度的增大和处理时间的延长,茎段的白化率和死亡率明显升高,浓度为0.8%的EMS
处理2h可使马铃薯茎段半数死亡,是马铃薯EMS诱变的适宜条件。对M1、M2、M3代试管苗的农艺性状进行了
差异显著性分析,结果表明,M1、M2、M3代试管苗的茎长、叶片数、根长和根数均明显低于对照,茎长、根长和根数
与对照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说明EMS对试管苗生长发育的抑制作用可以遗传给后代。
关键词:马铃薯;EMS;诱变;半致死剂量;生理效应
马铃薯是同源四倍体作物,其复杂的倍性关系与狭窄的遗传基础口],导致杂交育种优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