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8唐末政局与五代十国.ppt

  1. 1、本文档共1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第七章、唐朝的灭亡与五代十国的更迭 安史之乱、藩镇割据、牛李党争、宦官专权、农民起义 第一节、藩镇割据与元和中兴 一、德宗打击藩镇的努力 推行两税法后,扩大税源,增强财力;加强中央禁军,打击藩镇,平息叛乱 二、元和中兴 宪宗元和末年,河北强藩纷纷表示归附朝廷、放弃割据,申报管内户籍,请朝廷置官吏,并纳租税。吴元济 打击藩镇、整顿吏治,改革财政,缓和社会矛盾 穆宗长庆元年(821),“河朔再叛”,河北藩镇的割据状态依旧,“中兴”完结。“中兴”虽短暂,中央的实际控制区域还是有所扩大。 李愬雪夜下蔡州 唐朝后期的藩镇割据是导致唐朝衰落的重要原因,由于藩镇自雄,中央政权变得虚弱无力,几次企图削弱藩镇的努力,不仅没有达到目的,还消耗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致使国家再没有能力与藩镇较量。与中央力量下降形成明显对比的是,藩镇的力量却越来越强,藩镇割据局更加无法控制。唐朝政府也只能听之任之,通过仅有的几个直接控制区域,艰难维持“大唐帝国”的统治。 第二节、宦官专权 控制国家大权、掌控皇帝废立 “宦官之祸,始于明皇,盛于肃、代,成于德宗,极于昭宗 ”。——《资治通鉴》卷二六三 哀帝 → 昭宗 ↓ 武宗 ← 宣宗 ← 懿宗 ← 僖宗 ↓ 文宗 → 敬宗 → 穆宗 → 宪宗 一、操纵皇帝废立 唐代宦官专权的特点是宦官直接威胁皇权,掌握皇帝的废立。宪宗以后的皇帝中,七帝为宦官所立,而宪宗、敬宗死于宦官之手。有些宦官甚至自称“定策国老”,视皇帝为“门生天子” 。 二、掌控军政大权 1、专兵:内御禁军、外任监军1、宦官专兵 德宗贞元十二年(796),设立左、右神策护军中尉,以宦官窦文场、霍仙鸣分任,统率神策军。自此,宦官掌禁军成为定制。 2、参掌机要 代宗永泰二年(766),设枢密使,由宦官担任。职掌本为在皇帝和宰相之间传递文书,因为接近皇帝,逐渐参预政事。左右枢密与左、右神策护军中尉合称“四贵” ,参与国家的政治事务,中书、门下的权力均被其侵夺。 三、南衙北司之争 1、二王八司马事件(“永贞革新”)P28 805年 “二王八司马事件”,“二王”和“八司马”指的是唐顺宗时期主张打击宦官势力、革新政治的官僚士大夫。“二王”指王伾、王叔文,“八司马”指韦执谊、韩泰、陈谏、柳宗元、刘禹锡、韩晔、凌准、程异,他们在改革失败后,都被贬为州司马,因而被称为“八司马”。 2、甘露之变 835年 十一月二十一日早朝时份。金吾将军韩约启奏说:“左金吾院石榴树上昨晚上有甘露降下来。”“夜降甘露”被古人认为是一种吉祥的预兆。李训遂率百官称贺,请文宗前去观看。文宗派李训等人先去查看。李训等人去了很久,回来报告说:“那些甘露好像不是真的,不宜对外宣布。”文宗此时回头命大宦官仇士良、鱼志弘再去查看。迅速返回大殿,并将文宗抬进宣政门,将大门紧紧关闭。之后,仇士良命令五百禁军上殿讨贼,文武大臣六百多人,死于阉宦刀下。又派遣骑兵全城搜捕逃往之人,使得长安城血流成河,许多大臣都被满门抄斩,受牵连的人有一千余人。 在宦官与官僚士大夫的斗争中,士大夫们不畏艰险的精神是值得肯定的。但他们的力量与宦官的实力相比,相差甚远,因此他们力图打击阉宦、恢复皇权的努力都归于失败。 “自是天下事皆决于北司,宰相行文书而已。宦官气益盛,迫胁天子,下视宰相,陵暴朝士如草芥” ——《资治通鉴》卷二四五 赵翼《廿二史札记》卷二○ “唐代宦官之祸”条: “东汉及前明,宦官之祸烈矣。然犹窃主权以肆虐天下。至唐则宦官之权,反在人主之上,立君、弑君、废君,有同儿戏。实古来未有之变也。推原祸始,总由于使之掌禁兵管枢密”。 唐代宦官 第三节、牛李党争 “牛李党争”中“牛”指的是牛党首领牛僧孺、李宗闵;“李”指的是李党首领李德裕。 统治者阶层内部权力争夺 封建士大夫之间的党争,是中国古代官场的顽症、痼疾。朋党的划分,与人的思想、地位、学识、性格有关,更重要的是与人所生活的社会环境有关。朋党中的成员之间多是亲属、师生、朋友的关系。这样造成后果就是,各个朋党在相争之时,不会考虑对方在所挣的事情中,所提出的观点或解决的方法是否正确。而是一味的否定对方,肯定己方,不辨是非,不讲原则。 “牛李党争”缘起于一场科举考试。宪宗808年的科举考试。牛僧孺、皇甫湜、李宗闵三人在答题中对时政大加批判,被考官杨於陵、韦贯之评为上第。这触怒了时为宰相的李吉甫,李吉甫是后来李党首领李德裕的父亲。 “唐之朋党,始于牛僧孺、李宗闵对策,而成于钱徽之贬,皆自小以至大,因私以害公。……穆宗以后,权移于下,朝无公政,士无公论,爵赏僭滥,刑罚放纷,士

文档评论(0)

junjun3747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