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gcgx-w课件.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12gcgx-w课件

* “以太”一词源于希腊,原意是“空气的上层”,是亚里斯多德创造的名词。他认为天体间一定充满某种介质。 在笛卡儿看来,物体之间的所有作用力都必须通过某种中间媒介物质来传递,不存在任何超距作用。因此,空间不可能是空无所有的,它被以太这种媒介物质所充满。以太虽然不能为人的感官所感觉,但却能传递力的作用,如磁力和月球对潮汐的作用力。 到了19世纪末叶,麦克斯韦的电磁理论和赫兹实验由于借助于“以太”,从而提高了“以太”的理论地位。 但“以太”的引入,也使物理学家们碰上了新的困难。光波是一种横波,而只有固体介质才能传播横波,如果说光波由“以太”传播,那么“以太”就必然是固态的,而且它必须渗入万物之中,密度比气体稀薄,弹性比金属还大,驯服到不影响人的眼睛的眨动。 *物理知识背景 * 同时具有这么多神奇特性的“以太”的存在,谁也觉得是不可能的。神奇的“以太”困扰着19世纪的物理学家,成了物理学界最大的难题。就在这时,美国物理学家迈克尔逊受资助成功地做了证实以太存在与否的“以太漂移”实验。 他的“以太漂移”实验共做了两次。第一次是在1881年。他想,按照菲涅耳的观点,如果认为以太是静止的湖面上航行一样。这样,在地球上就似乎应该测出地球相对于以太的漂移速度,他自己设计制造了有名的干涉仪,用干涉方法进行测量,却获得了令他目瞪口呆、与预想恰恰相反的结果:不管光线向哪个方向传播,光的速度总是每秒30万公里。这说明“以太”不存在,光速不变。 *   迈克尔逊没有立即相信自己的实验结果,他怕仪器不精,测不出极其微弱的光行差来,于是他着手改进仪器。1887年他用改进过的能够准确测出植物一秒钟生长量的仪器,和美国化学家莫雷一起进行了又一次特别精巧的实验。他们把仪器安置于浮在水银面上的一块石板上,使仪器能够十分平滑地随意转动。他们使光束射出方向与地球运动的方向成各种不同的角度,结果光速仍然不变。不管他们将仪器对准哪个方向,不管他们重复实验多少次,结果都是毫无差别。   这次实验证明“以太”根本不存在。这是一次没有得到预期结果的实验,但迈克尔逊却为此获得了1907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因为它是近代科技史上一次最重要、难度最大的实验。他首次成功地对“以太”存在说提出质疑,并为爱因斯坦建立“狭义相对论”开辟了道路。 * 第四节中在讨论平板的干涉时,仅仅讨论了最先出射的两光束的干涉问题,这是在特定条件下采取的一种近似处理方法。事实上,光束在平板内经过多次的反射和透射,严格地说,干涉是一种多光束干涉。 多光束干涉与两光束干涉相比,干涉条纹更加精细,利用多光束干涉原理制造的干涉仪是最精密的光学测量仪器,多光束干涉原理在现代激光技术和光学薄膜技术中也有着重要的应用。 *第六节 平行平板的多光束干涉及其应用 * 如果在平行平板的两表面镀有反射率很高的反射膜, 这时除光束1以外的其他各光束强度差很小,为了获 得精确的结果,应该讨论多光束干涉问题。 一、平行平板的多光束干涉 可以通过多光束的相干叠加来得到强度分布公式。 由于使用的仍是平行平板,所以仍然是扩展面光源 产生的平行光束入射,也仍然是平行光束从平板的 上表面和下表面出射。 由此可知,平行平板的多光束干涉条纹理论上也定 域于无穷远处。 (一)多光束干涉场的强度公式 * 考虑透射光的多光束干涉。 以?0角度入射的平行光在平行平板内的折射角为?,设平板折射率为n,厚度为 h, 周围介质折射率为n0,由图可知,n>n0。多束光在 经历了平板内不同次数的反射过程后从平板下表面出射,经透镜会聚后产生透射光的多光束干涉。 由图中可知,平板下表面出射的相邻两束透射光的光程差均为 ?0 ? n0 n n0 h * 通过求取透射光依次的复振幅计算得到合成波在P点的复振幅,进一步可以求得透射光在P点的强度: 通过强度公式的分析可以得出多光束干涉图样的特 点。为简化强度公式,引入参数 F: 精细度系数: * 反射光和透射光的干涉强度公式简化为: * 反射光、透射光的干涉条纹互补。 2 干涉条纹的明暗和光强值由相位差δ决定。 (二)多光束干涉图样的特点 * 反射比ρ决定着干涉图样中亮暗条纹的对比度和锐度。由透射光强度公式和强度分布曲线图10-29可知,当ρ很小时,光强的极大值到极小值变化很缓慢,条纹的对比度很差;当ρ逐步增大时,暗纹强度减小,亮纹宽度变小,整组条纹的对比度和锐度增大。当ρ→1时,透射图样是几乎全黑背景上的一组很细的亮纹,易于观察和测量,这正是多光束干涉与两光束干涉相比最大的优点。实际应用中都是采用透射光的多光束干涉条纹。 * ρ越大,则锐度Δδ越小,精细度s越大,条纹越细锐。 当ρ→1时,条纹有很高的精细度。 实际中多光束干涉用于精密测量和光谱分析。 条

文档评论(0)

jiayou1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33070117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