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代人的两种消费观.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两代人的两种消费观 话题回放: 上期本版刊发了《一家两制》和《吃粗粮的故事》两篇文章,卢仰祁和兰草两位作者共同述说了这样一个困惑———老人们视节俭为美德,儿女们却大手大脚地花钱,两种不同消费观的碰撞影响了到两代人的感情。在家庭生活中,我们究竟是该节俭一些呢,还是该放开手脚呢?本期我们就来听听各位读者的感言吧。 老辈观点:别扫孩子们的兴 发言人:黄巧联 年龄:65岁 卢、兰二位老人的话完全能够代表我们这一辈老年人的生活习惯,我家也多次遇到这种情况。譬如,我们年龄大了,总爱吃点好消化的食物,如晚饭喝一碗稀饭或糊糊,再少吃一点馒头,或做点和子饭,既有营养又好消化。又比如,到了春天这个季节,山药蛋都生芽子了,有时就把山药蛋擦成细丝或切成小块做成拨烂子,再用葱花油烹一下,既好吃又不浪费,但孩子们都不乐意。于是我只等他们不回来吃饭时,我们再“改善”。 这种做法不是一味迁就他们,而是我觉着,一是孩子们不是天天在家吃饭,更不是顿顿在家吃饭,何必非得在这一天做他们不愿意吃的东西呢,那不是让孩子们扫兴吗?二是年轻人工作忙,身体消耗量大,他们不愿意吃的东西非得让他们吃,肯定就吃不饱饭,如此,营养就跟不上。尤其是孙子学习负担重,又正是长身体的时候,本来应该每天增加点营养,哪能专门给他吃粗粮呢?三是现在提倡构建和谐社会,我们每个家庭都是社会的一个细胞,对我们老年人来说,首先要营造好自己的和谐家庭,所以更不能在吃饭问题上跟儿女们较真。况且,虽说老年人吃点粗粮对身体有好处,但也不是天天吃粗粮、顿顿吃野菜,所以咱们老年人喜欢吃的食物,还是等孩子们不回来吃饭的时候,再尽情“改善”吧。 老辈观点:相互理解好处多 发言人:夏冰 年龄;52岁 说到底还是两代人不同的生活环境与阅历造成的。这种不同的消费观虽各有其理,却严重地影响到了子辈和父辈之间的情感交流。 笔者以为,做子辈的应该尊重和理解父辈的生活习惯、生活趣味、消费方式;做父辈的也应对子辈多一些谅解。换一种角度去想问题,结果会好得多。 作为老人,应与时俱进,在生活条件许可的情况下,不要太节省,辛苦了一辈子,享受一点也在情理之中,太过节俭并不足取。 作为儿女,应该正确对待父母的生活消费态度及方式,毕竟父母养育子女不容易,含辛茹苦的日子已经在他们心中刻下了深深的烙印。凡事应量力而行,不可大手大脚,奢侈浪费、胡乱挥霍。 生活条件好了更应该讲节约,正确的成熟的消费观应是适度消费,凡事无度则乱。 老辈观点:省下的就是挣下的 发言人:再春 年龄:70岁 目睹儿子儿媳大手大脚地花钱,我曾以“警示儿辈”为题写道:“集腋成裘沙聚塔,为建高塔怜细沙。莫待事临拮据时,东凑西拼急抓瞎。”当时儿子一家三口借住在一套一居室的小房子里。前不久,他贷款购置了一套挺理想的二手房,现已乔迁新居。他说:“贷款购房可提前享用,如果等到攒够了钱再买,享用的时间相对滞后,‘能挣会花’才符合时代潮流。”我说:“你这话不无道理。不过,你们家里电灯全开长明,水龙头‘汹涌澎湃’,好衣服也只穿几天新鲜……国外有钱人都很注意节约,你还穷摆什么阔气?”儿子又说:“我们通过消费激活市场,拉动经济增长,不也符合国家政策和经济规律吗?” 无独有偶。去年在长治上大学的内侄曾来电话向老伴儿借钱要买手机,说他工作后挣了钱就还。老伴儿不但没借给,还批评他说:“你父母都是穷苦农民,你哥哥因为没钱上学,初中毕业后就打工糊口,你上大学的钱是父母的血汗钱,你可不能跟有钱的同学攀比呀!”这个孩子现在还没有毕业,他是否已用上了手机我不知道,但大学生中使用手机的人的确不少。 这些事情虽然已经过去,但两种截然不同的消费观或多或少地影响到长幼之间的和谐关系。是什么造成了这两种不同的消费观念呢?我认为: 其一,两代人的生活经历大相径庭。老年人经历了半个世纪的战乱饥荒等天灾人祸,饱尝艰辛,养成了节俭的习惯。年轻人适逢盛世,丰衣足食,且大都有老一辈的资助,钱来得容易,花得轻松,在这样优越的经济条件下怎会形成节约意识呢? 其二,所受教育不同。父辈们接受的是“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常将有日思无日,莫把无时当有时”等古训,而年轻人受西方消费观的影响更多一些。 其三,老年人离退休后基本没有新的经济来源,购房或儿女婚嫁以及看病、人情往来等等一切开销全要依靠有限的收入支付,跟儿女要钱花哪能像儿女跟老人要钱那样方便容易,所以老年人主张“省下的就是挣下的”。而年轻人身强力壮,有创收能力,无后顾之忧。即使一时穷困,还有成功的希望与可能。 小辈

文档评论(0)

185****7617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