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国际资金项目网叶檀:中国制造企业遭遇巨大困境
国际资金项目网叶檀:中国制造企业遭遇巨大困境
专家介绍
叶檀博士,知名财经评论家、财经专栏作家。《每日经济新闻》主笔、《解放日报》经济评论员,央视财经频道特约评论员。在《南方都市报》、《南方人物周刊》、《财经国家周刊》、FT中文网等多家媒体开辟财评论专栏。获《南方人物周刊》2008年度青年领袖、中国证券市场20年回顾与展望论坛20年最具影响力财经传媒人奖等奖项。主要从事资本市场、房地产市场、金融等领域写作。著有《拿什么拯救中国经济》、《中国房地产战争》。现居上海。
经济领域的市场派,文化上的保守主义者。从历史到现实,从经济到政治,期间并无轩轾,常有令人惊讶的相似之处。因此谴责任何以牺牲个人充当某种崇高理想祭品的行为,以及脱离生活常识的高深理论。赞赏尊重常识的理论,同情任何凭辛苦工作追求个人利益的行为。
专家分析
中国制造企业遭遇巨大困境,有可能产生产业空心化。与香港产业空心化依然可以成为服务业基地不同,内地制造业空心化是个巨大的灾难。内地人口多,适合高端服务、高端制造的专业劳动者少,必须靠大量中低端制造、服务企业吸纳就业人口。
全球最大的代工企业富士康今年停止招聘新员工,据《华夏时报》报道,有富士康内部人士表示,因苹果减少订单而在年初停止招工的郑州园区已于同年4月恢复招工,招工的目的是为了返工重造苹果退回的500万部iPhone。富士康为苹果代工净利润率仅为2%,苹果业绩不佳,富士康连苹果的稀粥都喝不上,而今年的大部分利润可能因为返工打了水漂。
苹果与富士康各怀心思,同床异梦,双方都不想在对方的一颗树上吊死。6月1日,媒体报道苹果为了降低生产管理风险,已经将部分产品的代工生产订单由长期合作的鸿海集团旗下富士康转移给另一家代工企业和硕。而据《纽约时报》5月6日报道,富士康正在多元化,以机械化以自主品牌脱离代工企业身份。富士康已减少对于苹果的依赖,同时从单纯承包组装的EMS企业,向自主开发、设计大型电视等产品的ODM(原始设计制造)企业转型。同时有消息称,富士康母公司将联手美国科技公司Mozilla开发自有品牌手机,该手机将运行Mozilla公司的火狐操作系统。富士康再次试图摆脱纯代工企业身份。
富士康尚且如此,其他生产能力不如富士康的企业情况可想而知。笔者看到的情况是,资源性、周期性行业处于谷底,长三角、珠三角许多传统制造企业苦苦挣扎,“紧缩病情”向大品牌、大企业蔓延,一些公司重回房地产利益链,已有原始积累的人早就移民转移资产对冲风险,这些人手中拥有大量高息资金,最有可能一走了之。
国际中低端制造产业链重新配置是既成事实。我国人工、资源环境成本上升、人民币汇率上升,国外大企业纷纷外迁、寻找低成本的国家,
《广州日报》报道,日本近期在缅甸与当地政府合资兴建占地2400公顷的迪拉姆工业园区,预计包括富士、夏普在内的众多日系电子制造业工厂将入驻该园区。伊藤洋华堂将把功能性内衣的产地由中国一国扩大到泰国等地,使中国所占的生产比重一年内下降了20个百分点。爱世克斯(ASICS)也计划把运动鞋生产基地由中国转移到东南亚。据日本财务省贸易统计显示,与峰值时的2007年相比,2011年从中国进口的服装产品减少了一成以上,来自东盟的服装产品进口额则连续8年持续增长。
现在是检验过去三十年中国制造业发展含金量的时候。
大部分企业禁不起考验,三十年的制造业发展,最大的成就是建立了为中低端制造业配套的完整的生产链条。如中国的汽配行业、机械工程行业、纺织机械、制药机械等行业,规模扩大的同时,产品质量在上升,这是了不起的进步。但是,这样的进步未能获得市场基本制度的保障,以至到现在对市场化还有根本质疑。三十年的时间内,虽然有幸出现了少数企业家,由于户籍、培训等制度的制约,中国制造业未能建立起一支训练有素的庞大的专业技术人员队伍,目前的大量普通工人与三十年前的祖父辈民工在形象上有了极大区别,但在专业素质上却没有本质区别。而高端服务、研发、设计所需要的宽松的创新环境,迄今尚未建立。
以中国最为开放的广州为例,难顶人民币升值压力的国内中小企业虽然也想往东南亚等地转移工厂,但鞋业只有2%转型到境外,原因是语言不通、不了解当地制度文化、背后的服务支撑体系不足、当地产业链配套不完全。广州企业尚且不能适应国际化布局,遑论内地企业?
此转产业转移,最好的结果是,中国制造业向中西部转移,东部地区成为服务、设计、研发基地。最糟的结果是,中国被排挤出下一轮产业链。互联网时代地球是快而平的,美国成为全球创新中心,通过新一代智能制造与快速反应技术,与其他制造大国实现无缝对接。德国与日本、韩国成为中高端制造大国,东南亚、南亚等地抢占低端市场,中国除了人口众多之外,连地大物博都无法夸口,才是真正的悲剧。
以改革释放制度红利怎么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