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4-2速溶咖啡之战.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03-4-2速溶咖啡之战

无论如何,虽然不能改变速溶咖啡市场的垄断格局,但Via的加入,仍能加速这个市场的细分程度。 速溶咖啡之战 文/张沙莎 几乎是本能的抵抗,就在星巴克宣布Via即将于今年4月登陆中国后不久,北京一些公交车站旁的路牌上出现了一则“每日进化论”的广告,那是雀巢为自己的奶香味速溶咖啡所做的新一轮营销。自1980年代雀巢以广告语“味道好极了”启蒙中国大陆咖啡市场以来,近年来产品翻新不断,却再没为速溶咖啡进行针对性营销。 Via的到来 雀巢的应激行为很简单,星巴克来者不善。2009年推出速溶咖啡Via,仅用10个月便实现1亿美元的全球销售额,并建立4万多个销售网点。 与价格区间最低拉到1元每包的雀巢相比,Via8至9元每包的售价已接近其10倍。占据中国速溶咖啡市场75%份额的雀巢,自然有必要防微杜渐。 事实上,Via搅动的不仅是雀巢的稳固地位,还包括令人乐观的中国咖啡市场。据思普餐饮研究统计,中国咖啡消费量近年来保持在3万至4万吨之间,市场增长速度平均每年增长10%至15%,有望成为世界上最具潜力的咖啡消费大国。预计到2012年,我国咖啡消费量将达到12万吨,市场零售额将达数百亿人民币。速溶咖啡则是当仁不让的明星品类。据Euromonitor International的研究,2010年中国的速溶咖啡销售增长13%,总额达到51亿元。 然而,偌大市场中始终没有一家企业可改变雀巢垄断的局面。如今,这一重任落到了星巴克的身上。Via未必能打破垄断态势,但以雀巢为代表的薄利多销定价、长通路分销、甚至以不断降价来普及咖啡的游戏规则必将改变,速溶咖啡等于廉价饮料的尴尬局面或许也将从此成为历史。 寡头政治 如果星巴克不具备突出的品牌溢价能力,Via在中国的上市或许不会引起太多关注。此前星巴克的影响力主要存在于以“体验”塑造的咖啡店文化,而Via闯入的则是陌生的速溶咖啡市场。在中国大陆,速溶咖啡的代名词是“雀巢”。 自19世纪晚期引入以来,咖啡始终未能在中国流行。这个茶的国度对咖啡的味觉,正是以雀巢为代表的跨国公司,用20年时间培育而成。 “刚开始的时候,雀巢在中国根本红不起来,中国根本没有喝咖啡的习惯。”北京高乐雅咖啡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高碧华提到,雀巢在中国面临的第一个挑战,便是如何让中国消费者接受酷似中药的咖啡味道。 幸好,雀巢此前在茶文化一度甚于中国的日本有过类似经历,当时的解决办法是,靠黑白两色的高端包装开拓“礼品”市场,吸引那些向往西方消费文化的日本中产阶级。因此,进入中国,雀巢将包装换成贴近消费者的红色,同样击中高端礼品市场。 尽管当时只有咖啡粉一种产品,且高昂的价格让不少消费者将其视为奢侈品,但雀巢以及随后进入中国的麦斯威尔,依然用挑逗味蕾的广告词成功吸引了一批爱好新奇的消费者。 此后,这两个品牌为中国社会缔造了一段独特的咖啡进化史:馈赠佳品—提神、减压的功能性饮料—一种生活形态的代表—个人特色的显现。这个过程中,价格起到重大作用。 以雀巢亚洲成名地日本市场为例,1963年,雀巢每包售价350日元,相当于当时日本人两小时薪水。因此,雀巢通过一系列广告宣传活动,逐步消除“贵”的印象。1965年,雀巢公司根据当年咖啡豆将大获丰收的确切情报,及时宣布将咖啡价格从350日元降至290日元,使日本市场的咖啡消费量大幅增加。普及市场的同时,更促进了雀巢咖啡的销售。 日本的一炮走红,令雀巢咖啡很快打开亚洲市场,并成功将其模式复制到中国。降价促销期内,雀巢咖啡在中国市场的售价一度低至1元每包,微利经营、薄利多销成为了雀巢公司在华经营方针之一。然而,值得一提的是,高营业额背后则是极低的利润率。据2009年统计,雀巢平均年利润仅占到营业额的1%至1.5%。 这就是星巴克Via进入的市场:高度垄断,品牌忠诚度高,薄利多销,竞争不充分,市场不成熟。相应的难题则是,难于拓展渠道,毕竟速溶咖啡的市场运作与连锁店运营有着较大差别,而对于前者,Via并无过多经验。 市场战争 在咖啡这个市场上,新进入者畏惧雀巢品牌影响力及其渠道完善,多选择差异化方式进入细分市场,高端速溶咖啡市场目前竞争者品牌数量少,竞争并不激烈。高端速溶咖啡是整个行业最有潜力的细分市场,有巨大开发价值。从一个笼统的速溶咖啡市场变成一个高端的细分市场之后,咖啡商的利润自然也会增加。而比起传统产品,高端速溶咖啡的利润空间更大。 雀巢也意识到这一点,且在2010年先于星巴克推出高端产品。市面上能喝到的鲜煮咖啡中,60%至70%的产品还不及此。相信Via也大抵如此。 这些将目标瞄向鲜煮咖啡的高端速溶产品无法在口感上分出胜负,便将重点放在渠道上。 目前,速溶咖啡的主流渠道为超市、酒店等,其中超市最为重要。雀巢公司之所以能够称雄市场,正是由于其选择了“企业—批发商—零售店”的长通路分销模式,而非短通路的直销渠道来

文档评论(0)

xvli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