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10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中国外交.doc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10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中国外交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中国外交 一、抗日战争前半期:苦撑待变 七七卢沟桥事变 1、从争取南北夹击到苦撑待变 (1)南北夹击政策的失败 七七事变之后,南京政府的策略: 军事上:“全力以赴,务求一胜” 外交上:“南北夹击,速停速了” 与日本交涉:使战争限于局部范围 7月12日,日本海军军令部制定了两阶段作战方案: 第一阶段,海军配合陆军在华北的作战; 第二阶段,在陆军配合下,在上海进行作战,将战争从华北扩展到华中和华南地区。 7月29日,已经占领平津地区的日军参谋本部制定了《对华作战计划》,进行了多个方向开展进攻、后备部队陆续投入的全面部署。 要求国联讨论 英法美继续执行“静观和忍耐”的政策。 1937年10月6日,国联大会通过决议,“对中国表示道义支持”,决定召开九国公约缔约国会议,并邀请其他在远东有特殊利益的国家参加。 1937年11月3日,布鲁塞尔会议召开。 “卢沟桥事变”前后的世界局势 1933年1月30日,希特勒出任德国总理; 1933年10月,希特勒宣布退出裁军会议和国际联盟; 1934年8月,希特勒法西斯专政体制确立; 1935年10月,意大利入侵埃塞俄比亚; 1936年10月24日,德意成立“罗马—柏林轴心”; 1936年11月25日,德日签订“反共产国际协定”; 1937年11月6日,意大利加入“反共产国际协定”,法西斯侵略集团初步形成。 请求美国和苏联的支持 1937年9月12日起,宋美龄在南京通过美国广播网,直接向美国民众发表广播演说。 美国:如果对日本进行经济制裁,就得承受沉重的经济负担。 苏联:吸引日军南下,可减轻自身压力。 1937年8月21日,《中苏互不侵犯条约》; 贷款,提供军事物资,派出军事顾问和志愿飞行员。 日军侵占华北华中 (2)苦撑待变的实施 中日实力对比悬殊 “远东慕尼黑” 1939年7月24日,英、日达成《有田-克莱琪协定》; 7月12日,英国应日本要求,关闭滇缅公路三个月。 等待国际形势的变化 蒋介石(1938年1月):“不患国际形势不生变化,而患我国无持久抗战之决心。” 蒋介石《抗战必胜的条件与要素》(1938年2月):“我们现在与敌人打仗,,就要争时间”,“要以长久的时间来固守广大的空间,要以广大的空间来延长抗战的时间,来消耗敌人的实力,争取最后胜利!” 1938-1941年的世界局势: 1938年3月,德国占领奥地利; 1938年9月,“慕尼黑协定”; 1939年3月,德国占领捷克斯洛伐克; 1939年8月,“苏德互不侵犯条约”; 1939年9月1日,德国入侵波兰; 9月3日,英法对德宣战,大战全面爆发; 1940年4月9日,德国入侵丹麦、挪威; 4月9日,占领丹麦; 6月10日,占领挪威; 1940年5月10日,法国战役开始; 5月14日,荷兰投降; 5月28日,比利时投降; 6月22日,德法停战协定; 1940年5月10日,张伯伦下台,丘吉尔出任首相; 1940年7月,德国进攻英国; 1940年9月27日,德意日三国缔结《三国同盟条约》,轴心国集团正式形成。 中国在战争中的重要性显著提高 苏联:再次提供贷款和军火; 美国:提供贷款和军火,并有志愿航空队参战; 英国:开放滇缅公路 2、太平洋战争前美国远东政策的分析 (1)害怕对日制裁会影响美日贸易 美国陆军部长、前国务卿史汀生(1937):“日本的侵略得到了我国的大力支持,这种侵略行为不仅受到支持,而且我们的援助是如此有效,如此举足轻重,如若断绝援助,这种侵略就可能被制止和停止。” (2)孤立主义的制约 1940年美国《幸福》杂志作的一次民意调查结果: 主张绥靖的占40.1% 主张听其自然的占35% 主张实行强硬政策的只占11.1% (3)“先欧后亚”的战略考虑 1940年9月,美国政府制定了“先欧后亚”的全球战略,也就是在欧洲问题解决之前要尽量避免与日本开战。 (4)临战前的缓兵之计 以马尼拉为基地的美国亚洲舰队和以珍珠港为基地的美国太平洋舰队拥有航空母舰3艘,战列舰9艘,巡洋舰24艘。 日本却拥有9艘航空母舰,战列舰10艘和巡洋舰35艘。 (5)破坏德日意集团的计划 1941年初,德国急切希望日本在远东采取行动,以削弱英国和牵制美国。 而美国恰恰担心这一点,便想通过谈判争取日本不因美国参加欧战而援引三国公约在远东开火。 二、抗日战争后半期:联合作战 世界大战的转折 1940年9月,日本侵占法属印度支那北部; 1941年6月,苏德战争爆发。反法西斯联盟逐渐形成; 1941年8月,美英发表联合声明《大西洋宪章》; 1941年9月29日至10月1日,在莫斯科举行了苏美英三国代表会谈,签订了战时第一个三国协定:《对俄国供应第一号议定书》,实际确认了三国同盟关系; 1941年12月7日,珍珠港事件,美国参战; 1942年1月1

文档评论(0)

2017ll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