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9月2日(星期五)【阅读125之三(总1183】----《周易》与中华民族文化精神文档.docVIP

2016年9月2日(星期五)【阅读125之三(总1183】----《周易》与中华民族文化精神文档.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6年9月2日(星期五)【阅读125之三(总1183】----《周易》与中华民族文化精神文档

满眼生机转化钧: 《周易》与中华民族文化精神 作者:王充闾 《光明日报》( 2016年09月02日 13版:文荟·专题) 北京天坛的建筑结构融会了易经思想。天坛圜丘四天门的命名是由《易经》的《乾》卦而来,即“元、亨、利、贞”。 清华大学校训碑。“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八字来源于《周易》“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周易》作为“群经之首、大道之源”,数千年来,高踞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精神的源头,内蕴博大精深,万有齐备,密切地联系着整个社会人生。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引用《周易》中“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这一论述,阐明改革开放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的道理。穷则思变,变中求新、新中求进、进中突破,这是中国先哲对事物发展变化规律的深刻总结,也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现实写照。   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自强不息的奋进精神,刚健有为的创新理念,这是贯穿于《周易》中的三个带有根本性的思想理念。它们在变通思维的统驭下,相生相发,相辅相成,三千多年来,成为优秀传统文化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华民族历久弥新、生生不息的内在支撑力,充实核心价值观的正能量。 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   建立在变易思想基础上的忧患意识,在中国古代典籍中最早见于《周易》。“作《易》者,其有忧患乎!”(《系辞》)一言撮要,统括全局。这里讲的危亡、忧患,应该是广义的;远古先哲富有预见性,既有由于天敌施虐、洪水泛滥的自然忧患所产生的“人天之忧”,更有社会、人生、心灵方面的忧患,表现出深深的惕惧与挂虑。   而其哲学基础,则是“泰极而否”“盛极而衰”“物极必反”的变易思想,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的生存智慧。由于远古先哲抱有尊天道、重人谋、诉求于内心的内省式的心性特征,因而其卜筮、占卦,往往建立在深而且广的忧患意识之上。从这个意义上说,忧患意识乃是远古先哲作《易》的原始动机。正是凭借着这种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和朝乾夕惕的进取精神,才使得这个伟大而多灾多难的民族,能够在数千年间始终生生不息、巍然屹立,并不断地发展进步,创造了举世无双的人间奇迹。   中华民族古代哲人的忧患意识,直接导因则是对于客观规律和时势分析的准确判断。《系辞》中明确指出:“《易》之兴也,其当殷之末世、周之盛德邪?当文王与纣之事邪?是故其辞危。危者使平,易者使倾。其道甚大,百物不废。惧以终始,其要无咎。此之谓《易》之道也。”危惧始得平安,而慢易则必致倾覆,所以,必须惧以终始。这样,就有望防止差错以至祸患的出现。   《易》卦辞、爻辞中,多见凶、咎、吝、否、损、陨、乱、困等负面占断之辞。《系辞》分析认为:“吉凶者,失得之象也;悔吝者,忧虞之象也。”吉凶讲的是人事得失的结果;悔吝则是指面对得失、休咎所持的态度。由于具有忧患意识,及时发现纰漏并加以改正,使得事物向好的方向发展,这就是悔;反之,有了小的过错而不及时改正,就会使事物向坏的方向发展,这就是吝。目的在于告诫人们,要有忧患意识,善于补过迁善,以趋利避害,化凶为吉。   《周易》中《临》卦卦辞说:“临。元亨利贞,至于八月有凶。”亨通顺利,则盛极而衰。宋代理学家程颐对此解释说:“阳道向盛之时,圣人豫(预)为之戒曰:‘阳虽方长,至于八月,则其道消矣,是有凶也。’大率圣人为戒,必于方盛之时,方盛而虑变,则可以防其满极,而图其永久。若既衰而后戒,亦无及矣。”在《复》卦中,讲周而复始,物极必反,“反复其道”(卦辞),强调事物发展到了顶点就要转向反面。《泰》卦中《九三》爻辞也讲:“无平不陂,无往不复。艰贞无咎。”无平不陂,即平原都有坡坎。宋代李光在《读易详注》中解释说:“治乱存亡,安危之相,固如阴阳寒暑之必至,有不可易者。惟圣人为能因其盈虚而消息之,使常治而不乱,常存而不亡,常安而不危也。消息之道,岂有他哉?兢业以图之,危惧以处之,当治安而不忘乱亡之戒,则可以保其治安而无咎矣。”   从一定意义上说,成功也是一个陷阱。因此,当事业有成之时,古人总是提醒要特别惕戒。《既济》卦辞:“既济。亨小。利贞。初吉终乱。”就是提醒人们要慎重对待成功,否则起初吉利,最终还会紊乱不堪。《象》辞曰:“水在火上。既济。君子以思虑而豫防之。”上水下火,一则通过加温,烹饪获得完成;二则相互制约,有利于健康发展。水火既济,象征事业成功,功德圆满。在这种情况下,君子总是虑远谋深,预防蹉跌失误;至于身处险境,那就更是惶惶而不自安,慎惧从事。《履》卦《九四》爻辞曰:“履虎尾。愬愬,终吉。”愬愬,恐惧也。踩到老虎尾巴上,比喻处境十分险恶。但只要心存戒惧,小心应对,最终总会化凶为吉。《困》卦《上六》爻辞曰:“困于葛藟,于臲卼,曰动悔有悔,征吉。”困于葛藟——被葛藤缠绕困住;臲卼——身在高危之处,心惴惴然。据李光解释,这句话的意思是:“当困极之时,若曰动,必有悔;而不思变动,则益入于困耳。若

文档评论(0)

2017ll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