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黑龙江教师招聘中国古代音乐史问答题(十).docVIP

2016黑龙江教师招聘中国古代音乐史问答题(十).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6黑龙江教师招聘中国古代音乐史问答题(十)

2016黑龙江教师招聘中国古代音乐史问答题(十) 通过近几年黑龙江教师招聘考试公告可知,黑龙江省教师招聘考试贯穿全年进行,笔试科目不太固定,一般以是教育理论综合知识和专业岗位综合知识考试内容为主。中公黑龙江教师考试网整理了备考资料供考生备考学习 1.宋代器乐合奏有哪些新发展?其特点是什么? 由于宋代音乐文化处于转型时期,即宫廷音乐逐步走向民间,使民间器乐合奏和宫廷器乐合奏一样兴盛起来,并涌现出了许多新的器乐组合形式。宫廷和民间的合奏既有相互融合、影响的一面,又有各自不同的特点。宫廷合奏形式人数多,规模大,注重气势;而民间合奏是由民间艺人自发组成,在瓦子、勾栏等场所流行的器乐形式。为了便于流动演出,合奏以小型组合为主。 1)民间合奏形式有: 细乐——是用箫管、笙、蓁(即轧筝,读zheng)、稽琴、方响等乐器合奏。 清乐——是笙、笛、荜篥、方响、小提鼓、拍板、轧子等乐器合奏。民间还有专门的组织——清乐社,专门演奏清乐。 小乐器——是由一、二人合奏的器乐形式,如双韵合阮咸,稽琴合箫管,稽琴合葫芦琴等。 鼓板——是由拍板、鼓和笛等三种乐器组成,有时也加轧子、水盏、锣等打击乐器。 2)宫廷合奏形式有: 教坊大乐——是宫廷燕乐中规模最大的合奏形式,所用乐器有荜篥、龙笛、笙、箫、埙、篪、琵琶、箜篌、方响、拍板、杖鼓、大鼓、羯鼓,共13种。整个乐队最多时达300人左右。 随军番部大乐——用于宫廷仪仗,人数达50余人。 2.为什么说宋元说唱音乐已由发展走向成熟? 宋元时期,随着艺术商品化的出现,说唱音乐得以继续发展。首先,在唐代原本只是在寺院中表演的说唱艺术,到宋元已能在城乡的各个角落进行表演,比如城市的瓦子勾栏、茶楼、酒肆、歌馆等处是表演说唱的重要场所。其次,这种音乐形式变得越来越普及,从城镇到乡村、从官府到宫廷、从普通市民到文人士大夫,说唱艺术普遍受到人们的喜爱。 为了适应各个阶层的不同需要,许多大型的长篇说唱以其丰富的形式呈现出来,这也是宋元说唱由发展走向成熟的一个重要标志。主要的几种形式是: 鼓子词 是一种说唱相间、以唱为主的艺术形式,由于用鼓来伴奏而得名。往往加上管弦伴奏,由三人以上配合表演。其音乐待点是反复使用同一曲牌。其形式有两种:一为有说有唱、说唱相间,音乐部分不断重复同一曲牌。如北宋赵德璘《元微之崔莺莺商调蝶恋花》,共十章,另有序和尾。每段先有说白,后唱《蝶恋花》曲牌。二为只唱不说,以同一曲牌歌唱多段曲词。如北宋欧阳修《十二月鼓子词渔家傲》,共12首,各首分别叙述其中某一个月的景色。 诸宫调 这种说唱形式是由北宋时期汴京瓦子勾栏中的民间艺人孔三传创立的,是一种新的大型说唱形式,把我国说唱艺术推进到了新的水平。诸宫调名称的由来,是因其使用了多种宫调,它是—种有说有唱、说唱相间、以唱为主、体制宏大的体裁,曲调丰富,适于表现情节较为复杂的故事内容。音乐由多套曲牌组成,每套曲牌使用一个宫调,不同的套曲其宫调也各不相同。这种多套曲、多宫调的运用,不仅造成音乐色彩上的对比,还大大地增强了音乐的感染力。宋代诸宫调的主要伴奏乐器有:鼓、拍板、笛。金元时期诸宫调依然很流行.其伴奏乐器是:锣、拍板、笛等。 诸宫调之所以有强大的生命力,主要是由于它汲取了唐宋大曲、曲子以及当时北方流行的民间俗乐。但大部分诸宫调在流传过程中已佚失,现今所能见到的有《刘智远诸宫调》(金人所作,原书佚失,现存有歌词残本)、《西厢记诸宫调》(是目前保存最为完整的作品,全部的文字和三分之一的乐谱现存于《九宫大成南北词宫谱》中)、《天宝遗事诸宫调》(元王伯成作,原书佚失,部分歌词残存在明代戏曲选本《雍熙乐府》等书中)。 《酉厢记诸宫调》是由金章宗时期(公元l190—l 208)的董解元创作,故又称《董解元酉厢记》,简称《董西厢》。其内容根据唐代元稹《莺莺传》改编。全本运用了14个官调,151个基本曲牌,连变体在内共计444个。这种长篇说唱音乐的出现,标志着我国说唱音乐已达到高度成熟。 陶真 是在农村流行的一种说唱形式。大约起源于北宋,盛行于金元。它的题材和歌词较为通俗,多为七字句。宋代,“路歧人”是陶真的主要表演者。陶真的伴奏乐器主要是琵琶。 货郎儿 是民间流行的又一说唱形式,同时也是一种职业名称。宋元时期城乡间流动叫卖杂物的小商贩,常摇串鼓招揽顾客,他们的叫卖声逐渐发展成为民间曲牌(最初的歌曲形式),其曲牌亦称[货郎儿]或[货郎太平歌]。它是当时城乡商业经济高度发展的产物。 [货郎儿]在发展过程中,经过货郎儿们的加工.艺术性越来越高,其较高级的形式是[转调货郎儿],它以说唱长篇故事见长。就是将[货郎儿]曲牌的乐句,前后分成两个部分,在其间插入了另一个或另几个曲牌。“转调”是指本曲中间夹用别的曲调。[转调货郎儿]这种音乐结构形式.一方面借[货郎儿]的前后呼应保持了音乐结构上的统

文档评论(0)

2017ll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