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人际知觉.幻灯片.pptVIP

  1. 1、本文档共6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人际知觉 第一节 人际的非言语沟通 一、脸部表情 二、目光接触 三、身体语言 非言语线索在人际交往中起着重要作用。人们总是通过自我表现来提高在他人心目中的印象。通过控制自己的非言语行为,来引起其他人的有利反应。非言语线索在人际交往中另一个重要的作用就是可以辨别说谎话的人。 第二节 对人的归因理论 一、海德的通俗心理学 二、相应推论理论 三、凯利的因果归因模型 四、韦纳的成功和失败归因理论 五、控制源理论 一、海德的通俗心理学 归因的理论化是从海德 (F.Heider.l958)开始的。海德的兴趣在于,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是怎样发现什么是原因,什么是结果的。他认为,人们有两种强烈的需要:一种是形成对周围环境一贯性理解的需要;另一种是控制环境的需要。为了满足这两种需要,就要预测人们将怎样行动。就一般的人而言,都或多或少能够做到这一点。所以海德认为每一个常人都是心理学家,都有一些关于人类行为因果解释的基本理论。这个理论就叫通俗心理学。 通俗心理学的关键是:确定其他人的稳定的、基本的心理倾向的能力。为了判断人们会怎样行动,我们需要形成对他们个性、动机、情绪、态度等的判断。同样,为了预见和控制我们的环境,我们也需要对其他人这些心理倾向作出判断。 我们怎样作出因果关系的归因呢?海德认为我们使用一条叫“不变原则” 。 我们都假定,任何一种行为都是由许多原因结合造成的,于是,我们在寻找在不同的条件下,一个特定的原因和一个特定的结果之间的关系。如果一个特定的原因和一个特定的结果在许多不同的情景下都互相联系在一起,如果在那个原因不存在的情况下,结果也没有产生,我们就会把这个结果归因于这个原因,这就叫作“不变原则”。用这种方法,我们可以找到关键原因 对因果关系的大部分认知中,核心问题在于某一特定的行为或事件归因于内在状态还是归因于外在力量。 归因于内在状态,称为内在归因。内在状态指行动者的人格、品质、动机、情绪、心境、态度、能力等。 归因于外在力量的,称为外在归因。外在力量指对于行动者来说是外在的东西,例如周围环境、其他人的行为、提供的奖励或惩罚、运气、任务难度等。 对此,海德认为,行动是由人的力和环境的力相互作用而成,如果个人的因素强于环境的因素,会作出内在归因,如果环境因素强于个人的因素,会作出外在归因。 二、相应推论理论 该理论由琼斯 (E·E.Jones)和戴维斯 (K·E·Davis)于1956年提出。一般说来,我们根据行为等特殊信息来推论出相应的个人心理倾向性同这个人的外在行为相符合相一致的程度。很明显,为了有把握地把一些稳定的心理倾向归于其他人,一个观察者总是力图作出相应的推论。两者相一致、相适应的程度越大,我们作出归因的信心就越大。所以相应的程度和我们作出归因的信心密切相关。 也许有人以为从一个人的外在行为推知他的内在动机、特性等是一个简单的事,不幸的是,由于下述两个因素,事情就变得复杂起来了。 第一,生活在社会上的人是复杂的,其他人常常使我们产生误解,有时甚至故意隐瞒我们,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根本不知道他们的真正特征或真实动机,如果我们不谨慎仔细的话,仅根据外在行为,我们还会得出错误的结论。 第二,更为重要的是,其他人的行为常常受到不受他们自己控制的外在因素所制约,而不只受到他们的内在状态或心理倾向性所制约,这样,用他们的外在行为来推论自然要使我们误人歧途。 在许多场合下,我们还是能成功地归因的。我们怎么样完成这一过程呢? (一)非共同效果 按照相应推论理论,根据人们的外在行为进行精确的归因,之所以成功,部分是因为我们注重于某些行动,这些行动能为我们提供丰富的信息,特别是那些独特的、非共同的效果 ----- 这种效果不能由其他因素产生。这样做的优点是我们能对这些独特行为后面的动机形成一个明确的思想。人们常常根据非共同性的效果,来进行相应的推论。 (二)社会赞许性 决定相应推论的另外一个重要因素是一个行动的社会赞许性,或叫符合社会要求的程度。我们常常注意那些与通常行为方式相反的、尤其那种不是社会所希望的行为。 琼斯等人在1961年比较了与一个人的角色相一致的行为和不一致的行为的效果。他们说,一般来讲,与一个角色相反的行为同与角色一致的行为相比,前者可以为我们提供更多的有关内在心理倾向性的信息。 社会希望性和非共同效果这两个概念可综合为一个一般的归因原则,称为 “折扣原则” 。该原则是说,“特定的原因产生特定的结果的作用

文档评论(0)

mwk36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