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病夏治的理解6.23课件.pptVIP

  1. 1、本文档共2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从生活方式看需求 古人认为生活调摄不慎导致阳气耗损: “凡寒病之由于外者,或由风寒以伤形,或由生冷以伤脏;其由于内者,或由劳欲以败阳,或由禀赋之气弱;盖阳虚之候,多得之愁忧思虑以伤神,或劳役不节以伤力,或色欲过度而气随精去,或素禀元阳不足而寒凉致伤等,病皆阳气受损之所由也。” (《景岳全书》) “今有春夏不能养阳者,每因风凉生冷,伤此阳气,以至秋冬多息疟泄,以阴胜之为病也。”(《类经》) 从因人而异的论治观看需求 章虚谷在《医门棒喝·人身阴阳体用论》中指出:“夫医为性命所系,治病之要 ,首当察人体质之阴阳强弱,而后方能调之使安。察之之道,审其形、色、气、脉而已。”。中医学强调辨体论治、辨证论治,冬病夏治适合虚寒证、阳虚质之人。 从体质调查 看“冬病夏治”的现实需求 体质调查研究 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亚健康状态中医辨识与分类研究》课题,采用《个体身心健康调查量表》对2008年5月-2009年5月来自华东、华北、华南、西南9家合作单位的体检人员(共 8627 人)进行亚健康状态辨识、体质辨识及其它相关因素的调查。 1.1 调查人群健康状况的分布 调查人群中以亚健康状态人群所占的比例相对较高(60.63%)。 1.2 中医体质类型分布 调查人群中以平和质所占的比例相对较高(41.8%)。偏颇体质以阳虚质(16.63%)、气虚质(10.26%)所占的比例相对较高。 1.3 亚健康状态人群中医体质类型的分布 亚健康状态人群中平和质所占比例相对较高(31.70%),其次为阳虚质(19.61%)。 2. 阳虚质年龄特点 年龄越大阳虚质的发生率偏高。 3. 阳虚质性别特点 调查人群中,男性4467人,其中阳虚质440人,占9.85%;女性4160人,其中阳虚质963人,占23.15%。女性人群阳虚质的发生率偏高。 4. 阳虚质不适症状特点 5. 阳虚质亚健康类型特点 失眠亚健康、疲劳亚健康、疼痛亚健康阳虚质的 发生率较高。 经研究显示人群中阳虚质在偏颇体质类型中发生率较高,其伴随的不适症状亦令人困扰不已,因此,如何通过调养,改善体质,提高生活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冬病夏治”是以“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平衡观点,治未病“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的正气学说观点及天人相应的观点为基础,对冬季易发疾病或冬季症状加重的疾病以及虚性体质,在夏季时借助自然旺盛之阳气,通过温阳补益祛寒的治疗手段,扶正祛寒,调整人体阴阳,使机体趋于阴平阳秘,缓解或控制疾病发作。 冬病夏治调养 内调 外调 其他 中药汤剂、膏滋药 食疗 针、灸 运动疗法 精神调摄 起居调摄 天灸贴敷 春夏养阳 阳虚质人群生活方式的初步调研 对广东省中医院门诊及广州两所高校经体质辨识为阳虚质的 89人进行生活方式调查,经常熬夜、夏日居室或工作、学习环境空调温度小于25°C等发生率均较高。 从顺应四时阴阳变化的原则看需求 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故与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逆其根,则伐其本,坏其真矣。(《素问·四气调神大论》) 春夏之时,阳盛于外而虚于内;秋冬之时,阴盛于外而虚于内。故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而培养也。(清·张志聪) 逆春气則少阳不生,肝气內变。逆夏气則太阳不长,心气內洞。逆秋气則太阴不收,肺气焦满。逆冬气則少阴不藏,肾气独沉 … …故阴阳四時者,万物之终始也,死生之本也。逆之則灾害生,从之則苛疾不起,是谓得道。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 从四季阴阳的动态看需求 升 浮 降 沉 夏至 冬至 春分 秋分 立夏 立秋 立春 立冬 小寒大寒 雨水惊蛰 清明 谷雨 小满芒种 小暑大暑 处暑白露 寒露霜降 小雪大雪 阴阳变化是自然界四季气候更替、万物生长化收藏的根源。天人合一,人体之阴阳亦如此循环无端,此消彼长,互相根本。冬病夏治乃顺阴阳之变化。 三伏天,伏者,言金之降气,地面之阳气降伏入于土内,此时人之阳亦盛于表,肌腠疏松,吸取自然下降之阳气,即可补阳而祛寒,从而达到顺气养生、顺势而治的目的。 从天人合一的整体观看需求 中医学受阴阳五行为构架、“天人合一” 思想的深刻影响,而提出了“人与天地相参应”的原理,在《黄帝内经》中处处体现--“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 天是大宇宙,人是小宇宙,人体之生气与自然界之生机同步,这是古人在养生之道中获知的“和于阴阳,调于四时”之理。 遵“必先岁气,无伐天和”(《素问·五常政大论》)的择时原则,时时把握与人的生理病理相应的天时因素,以获得最佳的治疗效果,使“阴平阳秘,精神乃治”。故日:“毋逆天时,是谓至治”(《灵枢·百病始生》)。

文档评论(0)

mwk36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