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效学原理与应用小结人力1102班课件.pptVIP

工效学原理与应用小结人力1102班课件.ppt

  1. 1、本文档共1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工效学原理与应用小结 武汉科技大学 总体框架 一、概论 1.1 学科内涵 定义:研究人与系统中其他因素的相互作用,及应用相关的理论、原理和数据和方法来设计,使人健康和舒适及整体系统最优的一门科学。(国际工效学会定义) 研究人和机器、环境的相互作用及其合理结合,使设计的机器和环境系统适合人的生理、心理等特点,达到在生产中提高效率、安全的目的。(中国企业管理百科全书) 研究对象:人与广义环境(包括机器、工具、客观环境、劳动组织管理等)的相互关系。 研究目的:使人与广义环境能相互适应、以达到安全、健康、舒适和工作效率最优化。 1.2 工效学的发展阶段 “人适应机器” “机器适应人” “人机相互适应” 1.3 工效学的应用与研究领域 人的因素研究 人机界面设计 工作场地的设计和改善 作业环境及其改善 作业方法及其改善 人机系统的安全和可靠性 研究组织与管理的效率 “人---机---环境”系统总体设计 二、作业过程对人体的影响 2.1 作业的分类 动态作业:以等张收缩为主的作业,如用关节活动的作业 静态作业:肌肉以等长收缩为主的作业 2.2 人体的能量代谢 把人体内的能量产生、转移和消耗称为能量代谢 分类:基础代谢量:维持生命所必须的能量 安静代谢量:安静时维持某自然姿势的能量 能量代谢量:作业时的能量 关系: 基础代谢量 维持体位时所增加的代谢量 作业时所增加的代谢量 安静代谢量 能量代谢量 运算: 基础代谢率(B)*人体表面积(S)*时间(t)=基础代谢量 安静代谢率(R)=1.2B 相对代谢率(RMR)=劳动代谢量/基础代谢量=M-1.2B/B 能量代谢率(M)=(RMR+1.2)/B 注:1 基础代谢率反映了人体处于基础状态下,单位时间,单位体表面积下的能量代谢量 2 安静代谢率:机体为了各部位的平衡及某种姿势,在单位时间、单位体表面积上所消耗的能量代谢 3 能量代谢率:人体进行作业和运动时,在单位时间、单位体表面积上的总能量消耗 4 相对代谢率:衡量个体间劳动强度的一项指标 2.3 劳动强度及其评价方法 劳动强度是指作业者在生产过程中体力消耗及紧张程度。 劳动强度等级划分:RMR2.7 适宜;2.7RMR4 可持续工作,但考虑精神疲劳也可适当安排休息;4RMR7 作业不能连续进行;RMR7 作业应实行机械化(RMR相对代谢率) 新国际的劳动强度指数计算公式: I=10TMSW(I劳动强度指数;T净作业时间比率;M为8h工作日的平均能量代谢率;S性别系数,男性系数为1,女性系数为1.3;W体力劳动方式系数,搬系数1,扛系数0.4,推拉系数0.05;10计算系数) 2.4 作业能力分析 作业能力是指作业者完成某种作业所具备的生理、心理特征,综合体现了个体所蕴含的内部潜力。 作业能力的动态变化规律 疲劳产生与积累的过程: 最初阶段:活动水平不高,不会疲劳 适应阶段:工作效率最佳,工作能持续 疲劳产生阶段:疲劳产生并积累,工作效率降低 疲劳过度,积累阶段:工作被迫停止,身体受损 疲劳产生的原因:应激、厌烦、工作态度和动机、操作者的期望、操作者的情绪。 (应激是系统偏离最佳状态而操作者无法或不能轻易的矫正时,操作者所呈现的心理状态) 降低疲劳的措施: 1、合理安排工作与休息时间 2、换班方式(轮换制度) 3、休息日制度 4、合理利用人体生物原理 5、改善工作内容,克服单调感 6、合理调节作业速率 三、作业物理环境设计 3.1 环境照明设计 照明条件对作业的影响: 照明与疲劳,不良照明条件下,易引起眼睛疲劳,使视觉持续下降。 照明与工作效率:适当提高照度值,能使物象在视网膜上更为清晰 照明与安全:适当照明条件下,可增强眼睛的辩色能力,减少色彩错误率 工作场地的照明设计要求: 1、照明方式:一般照明(整个工作面)、局部照明、综合照明、特殊照明 2、光源的选择:尽量接近日光,不宜选择有色光源 3、避免眩光 4、照度均匀 5、亮度分布要求较均匀 3.2 环境噪声及其控制 听力损伤及类型:听觉疲劳、噪声性耳聋、爆发性耳聋 影响听力损伤因素:噪声强度、暴露时间、噪声频率 噪声的控制措施:声源控制、传播途径控制、个人防护、音乐调节 3.3 环境色彩调节 色彩对人生理的影响:黄绿色,绿色,蓝绿色等色调不易引起疲劳 色彩对人心理的影响:冷暖感,距离感,轻重感,抑制感,压抑感 色彩调节及其应用:在多噪声车间用绿色、紫罗兰色可增加环境的安静

文档评论(0)

mwk36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