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蒲松龄研究》创刊30周年暨出版100期座谈会”发言摘要.pdfVIP

“纪念《蒲松龄研究》创刊30周年暨出版100期座谈会”发言摘要.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纪念《蒲松龄研究》创刊30周年暨出版100期座谈会”发言摘要.pdf

·学术动态· 文章编号:1002 3712(2016)04 0 154 06 “纪念《蒲松龄研究》创刊 30 周年 暨出版 100 期座谈会”发言摘要 王清平 陈丽华 2016 年 9 月 24 日,“ 纪念《蒲松龄研究》创刊 30 周年暨出版 100 期座谈会” 在蒲翁故乡淄川区蒲泉大酒店隆重召开。 会议邀请了全国的知名专家、办刊同仁 及淄博当地的部分学者与会 。学者们齐聚一堂,总结回顾《蒲松龄研究》 30 年的发 展历程,为聊斋文化的弘扬出谋划策。 本刊特摘选部分精彩发言予以刊发。 马瑞芳:(山东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央视《百家讲坛》知名学者) 蒲松龄在世界文坛上有巨大影响,是山东人的骄傲。 山东大学在八十年代 初,出版了《蒲松龄研究集刊》,但后来由于种种原因,出版了四期之后便“夭折” 了。 随着“全国第一次蒲松龄学术研讨会”在蒲松龄的家乡召开,应聊斋学研究者 和学者的倡议 ,建立不久的蒲松龄纪念馆成立了蒲松龄研究所,并于 1986 年创 —《蒲松龄 办了专业性学术刊物— 研究》。 横空于学林出版社的《蒲松龄研究》,从 最初的知识人才、办公条件的极其缺乏,不被业界看好,到今天走过了艰难的 30 年,成为国家级刊号,出版到了 100 期,学术成果丰硕,成为中国古典文学研究领 域的重要阵地。《蒲松龄研究》不光有国内外知名的聊斋学专家为其撰稿,并与山 东大学文学院协同办刊,集合高校学术力量,同时也为淄博当地的地域文化提供 了一个很好的交流平台,涌现了像孙启新、杨海儒等一大批本土聊斋学研究者。 我最早开始研究蒲松龄,是受到我的老师山东大学教授袁世硕先生 的影响,通过 《 百家讲坛》为广大的群众所熟悉 。 从 1986 年人 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了我创作 的 《蒲松龄传》,到今天已经写了第四次了,每一次的创作 ,《蒲松龄研究》都给我提 供了大量的学术上的支持 ,使我受益匪浅 。 154 2007 年,我在辽宁省图书馆很荣幸地见到了蒲松龄的手稿,感慨万千,《聊斋 志异》在古代文学史上都要单独作为一个篇章来讲的,我能有幸研究《聊斋志 异》,是沾了蒲老先生的光。 可以说,《蒲松龄研究》为几代聊斋学研究者提供了一 个广阔的学术交流平台。 赵伯陶:(中国艺术研究院《文艺研究》编审) 《蒲松龄研究》是我的“贵人”,这与它发表的文章有关。《蒲松龄研究》很多文 章都是很有分量的,并且很及时,特别是考证性的文章 ,如李灵年教授、张崇琛教 授、马振方教授、袁世硕教授等等,没有这些,我不会搞蒲松龄研究。 王士禛和蒲 松龄都是山东人,生前是无法比的,可越往后,蒲松龄的地位越来越高,走出了国 门。 他们在文学史上都很有名,但王士禛没占上一章,而蒲松龄占了一章。《聊斋 志异》虽然是短篇小说 ,却是蒲松龄在毕家万卷藏书的基础上,根植于传统文化, 精心打磨的呕心之作。 作品中典故非常多,读来无形中就受到传统文化的感染。 如《河间生》篇,我认为蒲松龄是受柳宗元《河间妇》的影响。 北大一位学者曾说, 要了解中国传统文化,读《聊斋志异》足矣。 聊斋学非常值得研究,大有宝藏可挖。 与其他地方争抢文化名人相比,聊斋文化本清源正,可遇而不可求。 要珍惜、继 承、充分挖掘这份伟大的文化遗产 。 《蒲松龄研究》对我们淄博是一个非常伟大的文化遗产 ,要继承下来,把她办 好 ,的确不容易 。从创刊之初 的粗糙 ,慢慢的越来越好 。 愿《蒲松龄研究》出版不光 是 100 期 200 期 ,要源远流长 ,这是我的一个美好愿景 ,我祝愿《蒲松龄研究》越 办越好! 李明新:(曹雪芹纪念馆荣誉馆长) 《蒲松龄研究》创刊 30 年实在不容易 ,赵伯陶教授说 :“蒲学红学具显学,论

文档评论(0)

heroliugu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7307013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