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大一统与两汉时代精神.pdf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春秋》大一统与两汉时代精神

2011年第3期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No.320lI OFSUNYAT-SENUNIVERSITY V01.5l 第5l卷 JOURNAL SCIENCE GeneralNo.231 (总23I期) (SOCIAL EDITION) 《春秋》“大一统与两汉时代精神木 李长春 摘要:公羊家解《春秋》,以“大一统”为核心。“通三统”和“张三世”是公羊家在不同历史时期对“大一 统”的两种不同阐述:前者是公羊家在汉帝国方兴未艾之际,在其政教体系建立过程中,对其历史性焦虑的回 应和形而上困惑的解答;后者是公羊家在经历了帝国的重构之后,对帝国现实处境的反思和未来图景的描绘, 体现了公羊家试图用文化理想来提升帝国政治的努力。 关键词:公羊家;大一统;通三统;张三世;两汉时代精神 中图分类号:B234.99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9639(2011)03—0133—08 前贤说《公羊》,大多是把“大一统”与“通三统”、“张三世”并列:三者似乎各自独立,并不互相关 联;或者即便相关,也不十分密切。这样,“大一统”作为公羊学第一义的地位便不十分明确,“通三统” 和“张三世”皆为达致“大一统”而创立也就更不为人所知了。本文试图从三者的起源、演变以及它们所 对应的问题人手,对于三者的内在关联,以及它们如何形塑两汉时代精神进行分析和探讨。 《公羊传》解经,始于“元年春王正月”,终于“西狩获麟”。始元终麟,乃是公羊家解读《春秋》经的 首要关节,这一首一尾大致构建了公羊学的基本义理框架。汉代公羊学的“大一统”说出自《公羊传》对 “元年春王正月”的解读;而孔子作为“素王”并且“受命改制”则是来自于对“西狩获麟”的阐释。“始 元”和“终麟”在位置上的对应,大概暗示了“大一统”和“素王改制”在义理上的对应。也就是说,依公 羊家的看法,“素王改制”最重要的内容可以概括为“大一统制”,“大一统制”乃是孔子为继周之后世所 立的一王大法的根本。从这个意义上讲,“大一统”乃是公羊第一义。东汉经学注重师法,西汉经学注 重家法。但各经在经学体系中的地位不同,影响也有大有小。各经之中,《春秋》最显;《春秋》之中,《公 羊》最显;《公羊》之中,“大一统”义最显。故清人常推《春秋》以说群经,即是推公羊“大一统”义以说群 经。因此,谓“大一统”义为今文经学之宏纲巨领,亦不为过。 作为今文义理系统的总纲,“大一统”虽然是在《公羊传》中首次被明确提出,但其思想的形成则远 远早于《公羊传》被书于竹帛。例如,梁惠王问“天下恶乎定”,孟子慨然答道:“定于一。”朱子注:“王问 列国分争,天下当何所定。孟子对以必合于一,然后定也。”①可见,孟子表彰一统,认为一统远胜分裂, 一统可以结束分裂所导致的战乱和灾祸。《苟子》书中言及“一天下”之处甚多。如《非十二子》云:“一 天下,财万物,长养人民,兼利天下,通达之属,莫不从服。”④《儒效篇》云:“大儒者,善调一天下者也,无 木收稿日期:2011—02—23 作者简介:李长春(1976一),男,甘肃榆t/,-,哲学博士,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博士后研究人员(北京100872)。 ①朱熹:《四书章句集注》,北京:中华书局,1983年,第206页。 ②王先谦:《荀子集解》,北京:中华书局,1988年,第167页。 133 万方数据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3期 百里之地则无所见其功……用百里之地,而不能以调一天下,制强暴,则非大儒也。”①又云:“笞棰暴国, 齐一天下,而莫能倾也。是大儒之征也……通则一天下,穷则独立贵名,天不能死,地不能埋,桀、跖之世 不能污,非大儒莫之能立,仲尼、子弓是也。”④荀子把孔子说成是想要“一天下”的“大儒”,这恰好说明, 在战国儒者的眼中,“一天下”乃是孔子的志业。由此可见,《公羊传》书于

文档评论(0)

ldj21532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