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届中考语文专题复习课件:第4篇古诗文阅读专题1古诗词鉴赏(浙江专用)课件.ppt

2016届中考语文专题复习课件:第4篇古诗文阅读专题1古诗词鉴赏(浙江专用)课件.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16届中考语文专题复习课件:第4篇古诗文阅读专题1古诗词鉴赏(浙江专用)课件

类 别 特 点 主 旨 抒情类 写景诗 白描衬托;借景抒情 钟情归隐田园;热爱祖国河山;表达高洁品质 送别诗 设酒折柳;多带“送”“别” 写依恋与不舍;表安慰与祝福;陈担忧与思念 战争诗 格调昂扬;多含“征”“塞” 渴望建功立业;抒写征战惨烈;痛表山河沦丧 行旅诗 触景生情;思乡怀人 旅人羁旅之愁;游子思乡之情;征人念家之痛 怀古诗 缅怀古人古迹;借昔盛讽今衰 悲叹壮志难酬;抨击社会现实;同情人民疾苦 哲理类 咏物诗 由物到人;托物言志 表达高洁志向;展示生活思考;评价世态人情 第四篇 古诗文阅读 专题一 古诗词鉴赏 从2013~2015三年间浙江各地的语文中考试题来看,古诗词鉴赏所考查的内容和形式都趋于稳定,题型有简答题、填空题和选择题,一般设置两道小题。 浙江各地市多倾向于以课外古诗词材料来命题考查,命题考查点主要有:①把握古诗词的意象与意境。②品味古诗词凝练的语言,体悟诗人的思想感情。③理解古诗词的内容,体会表达技巧和表达效果。 1.(2015·杭州)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1)(2)题。(5分) 九日寄子约① [明]皇甫 漫有登高兴,兼当望远何? 对花惊白发,见雁忆黄河②。 乱后书来少,霜前木落多。 不堪羁宦③日,同是阻干戈。 【注释】①子约:即皇甫濂,作者之弟。②黄河:代指故乡。③羁宦:离家在外地做官。 (1)从首联登高、望远等词语中,可判断标题里的“九日”是指重阳节。(2分) (2)本诗蕴含着诗人丰富的情感,请作赏析。(3分) “对花惊白发”写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见雁忆黄河”写出对家乡的思念;“乱后书来少”表达对亲人的牵挂;“不堪羁宦日”表达对宦游的厌倦。 2.(2015·舟山)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1)(2)两小题。(5分) 崆 峒① [清]谭嗣同 斗星高被众峰吞,莽荡山河剑气昏。 隔断尘寰云似海,划开天路岭为门。 松②霄汉来龙斗,石负苔衣挟兽奔。 四望桃花红满谷,不应仍问武陵源。 【注释】①此诗写于1889年。当时的清政府腐败不堪,国家正处于内忧外患之际。崆峒,山名,在甘肃平凉西。②(ná):执持。 (1)此诗想象奇特,从形、神两个方面描绘出崆峒山高峻(高大、挺拔)、雄壮(浩荡、勇猛、奔放、富有力量、富有斗志、气势磅礴)的特点。(各填一个词语)(2分) (2)尾联意蕴深刻,谈谈你的理解。(3分) 示例:尾联表现了诗人认为在国家忧患深重的时候不应当躲起来过隐居避世的生活,而应当挺身而出,为改变国家不堪的状况而奋斗。 3.(2014·金华)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1)(2)两小题。(4分) 即 事① [宋]徐侨② 在家贫亦好,居官贫更宜。 布被不妨温,菜羹有余滋。 客至草具杯,事闲遣兴诗。 外此了无挠,淡然心地夷。 【注释】①即事:就眼前的事物、情景作诗。②徐侨:南宋政治家,浙江义乌人,吕祖谦再传弟子;中年曾辞官归里十余年,潜心学术。 (1)诗中具体表现“贫亦好”情趣的一联是布被不妨温,菜羹有余滋。(2分) (2)请从诗歌中找出最能体现诗人心境的一个词语,并说说你的理解。(2分) 示例:最能体现诗人心境的词语是“淡然”,体现了诗人享受朴素宁静生活的淡泊情怀。 4.(2013·温州)古诗阅读。(5分) 柏林寺南望 [唐]郎士元 溪上遥闻精舍①钟,泊舟微径度深松。 青山霁②后云犹在,画出西南四五峰。 【注释】①精舍:寺庙,指柏林寺。②霁:雨止。 (1)诗的前两句描写诗人遥闻钟声、泊舟穿径的情景,“微”“深”二字体现出了柏林寺幽静或幽深的环境特点。(2分) (2)诗的后两句描写云峰相依的景象,请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语言加以描述。(3分) 示例:雨后的山更加青翠了,云雾缭绕在四五座山峰间,如同妙手绘出的一幅水墨画。 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东 坡① [宋]苏轼 雨洗东坡月色清,市人行尽野人行。 莫嫌荦确②坡头路,自爱铿然曳杖声。 【注释】①东坡:苏轼在贬官黄州时居住与躬耕的地方。 ②荦(luò)确:山多大石的样子。 (1)前两句诗写出了月光下的东坡____________的环境特点。 【答题指导】 审题:本题考查概括诗歌景象的特点。审题时要抓住“前两句”“月光下的东坡”“环境特点”等关键词语。 解题:概括诗歌中所描写景象的特点,需要全面准确理解诗歌,找到诗句中所写的各个意象并分析这些意象共同组成的画面的突出特征。本题限定了“前两句”,答题时便需要感受“雨洗”“月色清”“野人行”等画面,并归纳出其特点。 答案:清幽、宁静 (2)后两句诗景中寓情,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题指导】 审题:本题考查把握诗

文档评论(0)

jiayou1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33070117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