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裳--穿在身上的传统与现代.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新裳--穿在身上的传统与现代.pdf

@ 专 46 题 0 47 0 48 穿在身上的传统与现代 中国人的着装与生活方式. 文I春桃弧狸 图I春桃狐狸 荷言旗袍 现,去认识和发现适合现代 统材料与工艺在服装上的表 方式息息相关。我们通过传 仪,都与当代中国人的生活 艺与术,工与艺,服饰与礼 从前的时光很慢 :四季缓慢地变幻,生物缓慢地成长,我们也在缓 慢的时光里反复雕琢 自然赐予的材料和静静地领悟技艺,让它们变 成手底线、梭中纱、机下布、身上衣…-· 一 定没人衡量过这样的时光有多漫长,漫长得让技术变成了艺术, 让生活成了文化 ,并成为中国人穿在身上的历史,也是最具象、最亲 i斤、最美学的历史。 抵抗促成 的交流 百余年之前,中国从封闭自我转 向面对世界,伴随这股浪潮的,有 不少矫枉过正的声音,似乎唯有把传统砸烂、把过去抛弃才能重新 追赶上世界的步伐。然而,真的砸得光、抛得下吗?法国人类学家列 维 ·斯特劳斯就曾说过:每“一种文化都与其他文化交流以自养,但 它应在交流中加以某种抵抗。如果没有这种抵抗,那么它很快就不 再有任何属于自己的东西去交流。” 所以,在我们的服饰文化领域里,中外、东西并非全然是 差“距”,更 多的是 差“异”。在当下的时尚界和网络里,掀起了一阵阵呼吁回归 传统的浪潮,国内与国外均是如此。因为没有哪种文化可以忍受空 虚,尤其是与生活息息相关的着装。 于是,如今这代人一肩担负起找回被砸毁的过去的职责,一肩担负 马山楚墓出土的龙凤虎纹绣和马王堆 出土T型帛画,可见中国古代丝绸纺织技艺之高超。 @ 49 最原始、广泛的织布机——腰机。人也被视作了机器的 -- gl~分 ,使用者双脚蹬着一头、腰背撑着另一头 ,然后 双手翻腾就可以织出几十厘米宽的窄布。 起重新诠释传统的使命。也许,继承并创新,才能重塑属于我们这代 人的中国服饰文化。 材料的探索、技艺的臻备、美学的融合,这些都是过去的人们用无数 时光缓慢积累的知识,如今只能匆匆找回。但好在,只要有光亮就 有希望。 5000年前,在良渚文化的遗址里就出土了完整的腰机配件 ,大部用 青玉制成 ,木头件旱已腐朽。这种最原始的织布机原理十分简单。使 用者双脚蹬着一头,腰背撑着另一头,然后A-=7-翻腾就可以织出几十 厘米宽的窄布。人,也被视作了机器的一部分。更神奇的是,无论是 相隔万里的东西方,还是只隔着一山一水的两个民族,都有这种简便 而有效的织布机的身影。即便是现在 ,仍有一些山区还在使用着。 与此相比,用织布机织出的丝织物其实在仰韶文化遗址里就已经出 土。如今我们身穿棉布、化纤服装,殊不知丝绸才是伴随中国人最长 时间的伙伴。很多人好奇,与我们熟知的那些用来标记文明的物质相

文档评论(0)

170****053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15033021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