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目前复杂局势与我们的对策.docx

  1.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南海目前复杂局势与我们的对策

南海目前复杂局势与我们的对策南海问题举国关注,世界也向南海聚焦。南海形势向哪里发展,如何维护我南海主权和权益,这是需要我们认真研究和回答的问题。今天我就南海形势与对策思考向大家做个交流汇报,主要讲三个问题:一是我南海主权和权益的历史渊源;二是当前南海形势的基本特点;三是有关对策思考。一、我南海主权和权益的历史渊源南海位于我国大陆与中南半岛、婆罗洲、巴拉望岛、吕宋岛和台湾岛之间,是连通太平洋和印度洋,联系亚洲、非洲、大洋洲的半封闭边缘海。南海南北长2963公里,东西最宽约1852公里,面积约350万平方公里。在南海,我国主张管辖的海域面积约210余万平方公里,约占我国全部主张管辖海域面积的70%。我在南海的岛礁数量共计1641个,包括海南岛、万山群岛以及西沙、东沙、中沙和南沙群岛。在南沙海域,高潮时露出水面、具有划界意义的76个岛礁拥有领海和毗连区,其中有生存条件的10个岛屿还可拥有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南海是战略资源的富集区,蕴藏着丰富的油气、矿产资源和其他资源。南海大陆架油层相当于中东的石油储量,与波斯湾、墨西哥湾、北海并列为世界四大海底储油区,具有重要的开发利用价值,是我国未来能源潜在的供应基地。南海是连接东北亚—西太平洋与印度洋—中东地区的重要航道,占世界海运总量的一半以上,目前我国从中东进口石油总量约85%、对外贸易总额的40%以上都经过南海,过往马六甲海峡的运油船只中有一半以上是我国的。南海背靠欧亚大陆,是我国海上防御的前沿阵地和天然屏障,是对强敌实施战略威慑和机动作战的重要战场,是我打破岛链封锁、夺取战略主动的关键海域,是军事利用得天独厚的资源。综合来看,南海是我发挥地区和世界影响的重要战略空间,是我经济发展的“生命线”和陆上资源的接替区,是我海上方向安全的重要屏障和打破强敌海上军事围堵的战略前沿,是维护国家海上方向安全与发展必须大力经略的重要战略方向。上世纪70年代以前,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等国对我在南海的权利主张没有提出任何疑义。随着南海石油等资源的勘探发现和《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生效,越菲等国开始抢占我南海岛礁和资源,否定我在南海的权利主张,公开质疑我对南海主权和权益的历史和法理依据。事实是我对南海诸岛及其附近海域拥有主权无可争辩,对断续国界线(九段线)内海域拥有管辖权不可置疑。第一,中国最早发现、最早命名南海诸岛国际法认为,在确定古代国家的领土归属中,“发现和命名”是重要证据。中国古代历史上大量文献和相关考古发现,无可争辩地证明中国对南海诸岛最早发现和命名。中国关于南海的历史可追溯到商代。《周书》(后称《逸周书》),记载商汤王时期(前1766~前1754)制定四方献令“正南……请令以珠玑、玳瑁……为献”。说明我国南海渔民从事水产资源的开发,并向中央政府献贡。最迟到汉代,中国就发现南海诸岛,将南海命名为“涨海”,南海诸岛命名为“涨海崎头”。东汉官员杨孚在所著的《异物志》中描述道:“涨海崎头,水浅而多磁石,徼外大舟,锢以铁叶,值之多拔”,说明汉代时期我国已将南海称为“涨海”,并将南海的岛礁、沙滩等称为“崎头”,对南海海域的水文地貌特征“水浅而多磁石”有明确的认识。三国(222?265)时期,万震所著《南州异物志》对南海诸岛地形地貌特征作了如下记述:“极大崎头,出涨海,中浅而多磁石。”康泰奉命去扶南(今柬埔寨)等国巡游,回来著《扶南传》说:“涨海中,到珊瑚洲,洲底有盘石,珊瑚生其上也。”此后,魏晋南北朝也有多种文献记载了“涨海”的相关情况。隋代(581?618),据《隋书》记载,“大业三年(607年)”,“十月,(常)骏等自南海郡乘舟,昼夜二旬,每值便风,至焦石山,而过东南,泊陵伽钵拔多洲,西与林邑相对,上有神祠焉。”专家根据航程考证,“焦石山”指西沙群岛。唐代(618?907),杜佑的《通典》也以“焦石山”指称西沙群岛。贾耽的《广州通海夷道》记载了自广州经西沙到越南中部的航程,“广州东南海行二百里,至屯门山,乃帆风西行二日,至九州石,又南二日,至象石,又西南三日行,至占不劳山,山在环王国东二百里海中。”专家根据航程考证,“象石”即西沙群岛。因而,从唐代起,西沙群岛就有了“焦石山”和“象石”等称谓。近代顾炎武《天下郡国利病书》、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等书中也以“象石”称谓今西沙群岛。宋代(960?1279),官方编撰的《宋会要辑稿》记载,“……欲至中国者……数日至占城,十日过洋,傍东南有石塘,名曰万里”,这是以“石塘”、“万里”命名南沙群岛最早的官方记载。成书1044年的《武经总要》记载了水师营在西沙群岛海域的巡海,“从屯门山,用东风西南行,七日至九乳螺洲……”“九乳螺洲”成为首次出现的专指西沙群岛的地名,《宋史》、《梦梁录》还有大量宋代以“七洲洋”命名西沙群岛的记载。成书于南宋的多种文献还记载了以“长沙”、“石塘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2017ll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