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物件说明.doc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老物件说明

1、麻柘、搓索瓦:当时农村纳千层底布鞋时,要将田间的麻收割回来,剥皮晒干后,搓成一根根细小的麻线,搓细麻线时,就需要用麻柘压麻、蘸水,用搓索瓦搓细麻线。 2、饭篮:选用优质竹子破篾,纯手工制作的篮子,旧时农村的米饭要蒸炊之前,要先将大米洗净煮沸,沥干后即成饭麸,当顿蒸炊不完的饭麸就用饭篮装着到下顿再蒸炊,以保证米饭的新鲜度。 旧时装饭麸和吃的东西的竹提篮,一般都会高高挂在厨房的中央,一方面是为尊重食物,还有更重要的就是当时因为生活困难,害怕孩子们不知节俭,一下把全家人一天的口粮吃完了。 3、米斗、米升: 为称量粮食所用。一些做生意的人,更认为米斗是对做生意很有“意头”(彩头),“斗出斗入”,日进万金。 农村青年新婚之夜闹洞房毕,新婚夫妻不能立即上床睡觉。由伴娘安排坐在床边的米斗上,米斗里放有剪刀、尺子、针线、木梳、小镜、粉盒、毛夹之类要凑够八件。此俗据说始于周朝,文王婚夜,妖狐作祟,姜太公拿来聚宝盆,盆里放八仙使用的八件宝贝:葫芦、葵扇、玉萧、书册、双金线、花篮、拐杖、宝剑。当妖狐到来时,八宝金光射目,妖狐即刻逃之夭夭,王、妃遂平安。后来民间便以女红代替八宝,以驱邪保平安。 一升米现在重1.25斤,10升米为一斗,一斗重12.5斤,=6.25千克 中国古代计量方法极为精确,且为十进位制。即:一斗为十升,每升约重1.5公斤;一升为十合,每合重150克;一合为十勺,每勺重15克;一勺为十抄,每抄重1.5克;一抄为十作,每作重0.15克;一作为十厘,仅重0.015克(约一粒米)。 4、箕箜:以前农家无缝纫机时,缝补全靠手工,农村闺女陪嫁品、箕箜是用来盛放针线、衣服,布袜、肩衣和碎布头等物品的竹编器具。 5、布袜:布袜在农村又叫“笨袜”,这一名称是相对于“洋袜”而言。所谓“洋袜”指的是机器生产的针织品。布袜跟“洋袜”曾经同时并存过,只是后来“洋袜”淘汰了布袜,布袜才退出历史舞台,销声匿迹、不见了踪影。 据说,布袜子应该和老浅鞋配套穿。很久以前推木头轮子的二把手大车子,需要出大力、流大汗,一般的鞋袜穿在脚上,用不了几天便会蹬烂,可布袜子、老浅鞋结实耐用,穿了舒服养脚,不容易起泡,在那个年代,真可称得上奢侈品。 6、漏勺:漏勺是用作把谷物及幼粉状物体注入入口较细小的容器。 7、书篮:用途和书包一样,以前上学时用于收纳、盛放书本用的。 8、谷印:木制印板,背面有提手,内有“行”字,农村收获季节用的东西。顾名思义,谷印,就是印在稻谷上的,晾晒粮食时把上面裸露的稻谷抚平,然后把印板拿过来摁上去,印板上的图案就显在了上边。这图案就如封条一般,别人是无法动这囤稻谷了,要动得负责的人亲自开仓验印才行。 谷印,也叫米印,应该是明朝开始就有了,据说这里面有个说道,真实意图在防儿媳妇偷米到娘家去,印个印记,哪怕是动过一点儿,也一下子能看出来。在我们国家的人民公社时期,粮食是集体的,谷印盖上,谁也不能动,只有生产队长才可以掌握着。 9、棕饭袋:旧时农村农民上山下地干活时,路途遥远的地方赶回家吃饭怕耽搁时间,就将午饭带到田间地头吃,棕饭袋就是当时午餐带饭盒的袋子,用棕丝编制而成。 10、手提元箩、元宝篮:有提梁的篮子,竹制而成,古时农村回娘家、走亲访友时提东西用的篮子。 12、草鞋耙、草鞋撑、草鞋捶、草鞋腰、草鞋:草鞋是山区居民过去的传统劳动用鞋,祖祖辈辈的农民穿上它,辛勤劳作;红军穿着它爬雪山、过草地,写下长征诗篇。草鞋成了一个时代的印记,打草鞋也成为那个年代村民必会的手工活。 打草鞋,又叫推草鞋。推草鞋的师傅一般是骑坐在长条木凳上,凳前草鞋耙木齿上系着的数根麻绳或棕绳是草鞋的经,用草鞋腰崩直,制鞋师傅会以稻草为纬,搓、拧、交织,用拇指推紧,用草鞋撑、草鞋捶挤压,制成厚实的鞋底,然后再把麻绳结股成束,以绳代帮儿,制成简单的鞋子。 13、竹丝:用嫩竹捶打后洗晒而成,是当时编织草鞋时的材料之一,能增加草鞋的韧度和牢固度。 14、簑衣:农家用棕丝编成的雨披。蓑衣一般制成上衣与下裙两块,穿在身上与头上的斗笠配合使用,用以遮雨。 棕片不透水也不透风,可当衣穿。它不但可以遮风避雨,也可遮羞掩丑。旧社会里,极贫人家,十八岁的姑娘没有裤子穿,也只好用蓑衣来掩丑避体、遮风挡雨了。有衣穿的人就用它做雨具。蓑衣便是旧社会人们普遍用的雨衣,干活、行路都离不开它。狩猎时它便是最好的“护身服”。名称来由起源古老,曾用一种叫“蓑草”编织的像衣服一样的雨具,蓑衣的名字由此而来。中国江南、日本、韩国、越南等地广泛使用,这种雨具穿在身上劳动十分方便。蓑衣于1970年代化纤产品的出现而结束了它的历史使命。 砻、砻担:【类似现用碾米机】砻是古代最先进的、去掉稻壳的农具,形状略像磨,多以竹、泥制成的。砻担就是推动砻甄的推把,曲尺形,可与石磨推把通用。砻

文档评论(0)

2017ll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