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永济渠渠首段流路复原-地理学报.PDF
第36 卷 第4 期 地理科学进展 Vol.36, No.4
2017 年4 月 ProgressinGeography Apr. 2017
永济渠渠首段流路复原
1 2* 2 2,3 1
仇晓东 ,何凡能 ,刘浩龙 ,肖 冉 ,邓清海
(1. 山东科技大学, 山东青岛266590 ;2.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陆地表层格局与模拟重点实验室, 北京 100101;3. 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 10049)
摘 要:永济渠是隋唐时期北方地区一条重要的人工运河,对古代北方地区水运交通有着极为深远的影响。但有关
其渠首段经流问题,至今仍存歧见。本文在野外考察的基础上,通过对史料及考古资料的梳理与分析,探讨了永济
渠最初开凿时渠首段的具体位置及变迁过程,结果表明:①永济渠初开时,渠首段经流今河南省焦作市武陟县东
北,具体流路自黄河入沁水,溯沁水西行,于白马沟村分沁水北行,至南石涧村折而东行,经北霍村、纪孟村、马范桥
村、后董村、郇封村、纸坊村,于碑桥村附近入吴泽陂,经光沟水于合河镇入清水,东南接白沟;②渠首段运道因向西
绕行过远,前后只经流了十数年,便于唐初弃用,并将运道起点改至淇门;③唐宋时期,为避开黄河对漕运的影响,
政府采用广建漕仓、调节漕运等措施,推行水陆联运,以确保漕运的顺达。
关键词:永济渠;渠首段;流路复原;隋唐时期;武陟地区
1 引言 的同时,对永济渠的开凿时间、变迁过程、历史作用
等也进行了深入探讨。而专门以永济渠为研究对
永济渠是隋唐南北大运河的重要组成部分,开 象的论著,也发表不少。诸如,黄盛璋(1980)在总结
凿于隋大业四年(608 年) ,在曹魏时期白沟运河的基 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永济渠各段运道的历史
础上疏凿而成。南北大运河漕运于唐宋两代进入 变迁进行了详细讨论;严耕望(1982)从史料入手,对
繁荣时期,此时称永济渠为御河。元代开京杭大运 隋代永济渠的具体流路进行了细致考证;王长松等
河,对隋唐大运河裁弯取直,御河自临清以下运道为 (2012) 、王元黎(2013)也以史料为依据,分别对永济
京杭大运河占用,称南运河,临清以上运道自明清 渠新乡段和静海独流镇至今北京段的流路进行了
始以卫河之名流淌于黄河以北地区。永济渠自开 复原。
凿完成之后,作为北方水上交通大动脉,对古代中 综观已有成果,学者们对永济渠运道的研究多
国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从整体入手,基本厘清了永济渠的开凿年代、变迁
自20 世纪中叶以来,中国学者对永济渠已进行 历史以及与邻近河湖水系间的关系等,对永济渠初
了大量研究,并取得了丰硕成果(赵艳霞等, 2013) 。 开时的引水口及渠首段运道的具体位置虽也有所
邵华(1961) 、史念海(1988) 、姚汉源(1998) 、陈桥驿 涉猎,但因其经流时间较短,且后世文献记载较为
(2008) 、嵇果煌(2008)等全面梳理了中国运河的开 疏简,因此,至今分歧犹存。基于此,本文拟在已有
发历史,张昆河(1937) 、全汉升(1944) 、潘墉(1986)等 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通过对历史文献资料的梳理与
在系统研究隋唐或唐宋时期南北大运河变迁过程 分析,并结合野外考察,探究永济渠初开时引水口
收稿日期:2016-11;修订日期:2016-12。
基金项目: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项目(2014FY210900)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Foundation: the Special Program
fo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