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设计说明17
庐州大道改造工程道路施工图设计说明工程概况
本次设计的庐州大道北起黟县路,南至繁华大道,道路全长2530.903米。其中龙川路、高铁路交口不在本次设计范围之内,桩号17+61.671~20+66.671段包含在312改造范围之内,故道路设计长2007.324米。道路等级为城市主干路,设计速度为60Km/h,规划道路红线45米,实施宽度42米。机动车道为双向6车道,为合肥市南部城区规划的骨架路网之一。全线相交道路共有11条,其中主干路3条,为祁门路、龙川路、繁华大道;次干路2条,其余均为支路。
现状主要交通渠化和控制方式如下表:
序号 相交道路 道路等级 红线宽度(米) 交叉型式 控制策略 备注 1 黟县路 支 18 ╦ 右进右出 规划 2 祁门路 主 45 ╬ 灯控 现状 3 练江路 支 20 ╦ 东向西单行 规划 4 龙图路/望湖中路 支 30/24 ╬ 灯控 规划 5 横江路 支 20 ╬ 东向西单行 规划 6 率水路 支 20 ╦ 西向东单行 规划 7 龙川路 主 50 ╬ 分离立交 在建 8 高铁路 次 30 ╦ 分离立交 在建 9 南环路 次 30 ╦ 右进右出 规划 10 繁华大道 主 60 ╬ 平交 现状 庐州大道是滨湖新区及高铁片区南北向重要的交通干道,是进出高铁站的道路之一,担负着促进合肥南部地区发展的重任,不管在交通功能上还是在经济上都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项目的改造建设将完善与规划路网、现有路网的有机衔接,改善区域交通环境,促进区域与区域之间、区域内部的经济往来,项目的建设是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
本次实施的庐州大道工程内容主要包括道路、排水、桥梁、交通、照明、绿化、供电土建等。
设计依据
中标通知书;
“建设工程设计合同”;
平、纵、横断面测绘资料(华东冶金地质勘探队,二0一三年六月);
合肥绕城高速公路下穿高铁南站南广场改建工程庐州大道改建工程平、纵设计图(安徽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合肥市庐州大道道路及人行天桥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合肥建材地质工程勘察院,二0一三年九月);
《庐州大道路况调查检测报告》(安徽环通工程试验检测有限公司,二0一三年七月);
初步设计批复。
采用的设计与施工规范、规程和工程验收标准
《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CJJ37-2012;
《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GB50220-95;
《城市道路交叉口设计规程》CJJ152-2010;
《城镇道路路面设计规范》CJJ169-2012;
《城市道路路基设计规范》CJJ194-2013;
《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
《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 D30-2004;
《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JTJ034-2000;
《沥青路面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092-96;
《无障碍设计规范》GB50763-2012;
《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 CJJ1-2008;
《公路土工合成材料应用技术规范》JTG/T D32-2012;
《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JTJ004-89;
《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GB5768—2009;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
《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096-2008;
《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 ;
《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GB50119-2003;
其它有关的设计规范及标准。
初步设计审查意见及修改情况
2013年8月,合肥市规划局组织召开了庐州大道方案设计审查会;2013年12月19日,合肥市庐州大道(黟县路—繁华大道)改造工程通过了初步设计的审查,审查意见主要如下:1、考虑道路性质和全线设多座人行天桥,设计车速应采用60km/h,同时采用相应规范指标;2、进一步优化平面设计,梳理沿线单位开口,调整渠化拓宽渐变段、公交车站加速段等长度,做好与轨道1号线出入口的衔接;单行支路进出口考虑后期调整的可能性,建议局部机非分隔带调整为标线+护栏隔离;3、路基处理应充分考虑老路基的利用和新老路基的拼接设计;回填及换填级配碎石调整为石灰改良土,人行道与非机动车道的地基处理深度应结合地勘报告合理确定。
答复:1、根据专家意见,并经过与规划部门对接,道路设计速度调整为60km/h的技术指标,同时三条车道按照小型车道60km/h、小型车道60km/h、混合车道50km/h车速进行交通管理,据此根据规范将道路路幅分配调整为3.5米人行道+3.5米非机动车道+1.75米绿化带+10.75米(0.5+3.25+3.25+3.5+0.25)机动车道+3米中央分隔带+10.75米机动车道+1.75米绿化带+3.5米非机动车道+3.5米人行道=42米。;2、对沿线道口开设结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