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6、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
四、储能电池及技术 (22)
1、大型锂电池、新能源生产基地
单 位 深圳市三俊电池有限公司
项目联系人 江志薇 职称/职位 发展部项目专员 联系方式项目简介
三俊是集研发、生产和销售环保密封镍氢二次充电电池为一体的高新技术企业。产品在综合性能、安全方面均通过了SGS、CE、UL等国际国内权威机构的认证和测试。公司产品镍氢环保电池主要用于小型家用电器、电动工具、电动玩具、医疗器械、照明灯具等。
公司自主研制的高倍率镍氢动力电池,采用多极耳的设计来保证产品的稳定性和可靠性。2007年公司研发的高倍率镍氢动力电池获得国家级火炬推广计划。
公司将在生产镍氢电池的同时,在磷酸铁锂电池、汽车混合动力电池研发上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
2、全钒液流储能电池
单 位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项目联系人 张华民 联系方式 0411zhanghm@dicp.ac.cn
项目简介
全钒液流储能电池通过正、负极电解质溶液中的活性钒离子的价态变化,实现电能的存储与释放。相比于其他储能技术,具有输出功率和储能容量可独立设计,便于满足不同应用需要;循环寿命长;可深度放电;能量转化效率高;安全环保;维护费用低等优势,具有较强的技术竞争力,已成为储能技术领域的首选技术之一。
全钒液流储能电池的主要应用领域包括:应用于电力系统,可为电力系统提供一定的备用容量,提高电网运行的安全性和可靠性;还可用于电力系统的“削峰添谷”,实现节能减排。应用于分布式发电系统,可用作其中的储能单元,实现分布式电站的稳定供电,提高发电的可靠性,并实现分布式发电与大电网的并网。应用于可再生能源(如太阳能、风能等)发电,可调节可再生能源发电,实现可再生能源发电的连续性和稳定性。此外,全钒液流储能电池还可用作重要机关和部门的备用电站、不间断电源等。
在强大的社会发展需求和巨大的潜在市场推动下,液流储能电池以自身的技术优势得到广泛关注,正迎来一个蓬勃发展的新时期。但要实现实用化和产业化还有许多科学问题和技术问题有待突破,研究组将积极推动液流储能电池技术的工程化和产业化进程,为实现国家可再生能源规模化利用、落实节能减排重大国策作出贡献。
0411zhgshao@dicp.ac.cn
项目简介
中科院大连化物所在4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出色地完成了多项国家重大科研项目。七十年代成功研制了航天用碱性燃料电池系统。九五期间,在科技部攻关和中科院重大项目“燃料电池技术”的资助下,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得到了长足的进展,驱动了中国第一辆燃料电池中巴车。十五期间,科技部启动了电动汽车重大专项,车用燃料电池技术得到了全面提升,研制出的燃料电池电动客车与轿车已进入了演示阶段。在中国科学院知识中科院知识创新工程重大项目“大功率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发动机及氢源技术”的支持下,完成了75kW甲醇重整燃料电池发电系统地研制。十一五以来,在燃料电池的耐久性、可靠性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燃料电池城市客车与轿车成为2008北京奥运会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在电催化剂、膜电极组件、双极板、燃料电池电堆、燃料电池系统等关键材料、关键部件方面已经掌握自主知识产权技术,性能参数已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已经申请100多项专利,在国际期刊上发表科技文章200多篇。
2000年“千瓦级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荣获辽宁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2002年“燃料电池发动机”获得大连市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2003年“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技术”荣获辽宁省技术发明一等奖。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采用固体电解质,以氢为燃料,氧或空气为氧化剂,在电催化剂的催化作用下发生电化学反应,将燃料和氧化剂中储存的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可应用于电动车电源、UPS电源、军用特种电源、家庭电源、矿井与坑道动力源等。
实现磷酸铁锂正极材料产业化在两年之内助力车(电动自行车和摩托车)混合动力汽车用磷酸铁锂动力电池的产业化,促进高效清洁、节能减排的新汽车以及汽车工业跨越式的发展。PEMFC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其中包含着诸多关键技术:膜电极技术(涉及膜电极结构及相关材料和相关工艺技术)、流场板技术(涉及流场板结构及相关材料和相关工艺技术)、水热管理技术、电堆密封技术、检测技术、安全技术以及系统关键技术(燃料系统和控制系统)等。
7、直接甲醇燃料电池
单 位 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
项目联系人 科研处 联系方式 0431项目简介
我们研究开发了电极制备、膜电极集合体、双极板等核心部件的制备等方面成熟稳定的关键技术。形成了多项燃料电池催化剂的制备技术,其性能已经超过国际上商品催化剂的性能,在国外的合作单位经测试获得好评,在军工其它相关项目上的使用也获得了非常满意的结果。申请并获得了多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