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8年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 专题九 古代诗歌鉴赏 2 掌握7类诗歌,理解诗歌内容课件
* 教材链接:《芙蓉楼送辛渐》(王昌龄)、《雨霖铃》(柳永)、《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 题材特征 内容情感 常用技法 内 涵 古人常常因事不得不与家人、情人或亲朋好友离别,送别之际,人们往往设酒饯别,折柳相送,吟诗赠别,表达依依不舍之情 内 容 送别诗涉及的范围极广,有君臣官场赠别,有市井朋友相别,有亲人情人送别 (1)寓情于景、以景衬情、情景交融。 (2)烘托:不直接写人的离情别绪,而是通过写眼中物有伤离之意来烘托人的伤离之深。 标 志 ①标题中往往有“送”“别”“赠”“酬”。 ②常见意象:“柳”“酒”“月”“水”四大意象。(“长亭”“短亭”“阳关”“舟”“灞桥”等意象也在送别怀人诗中出现) 情 感 ①依依惜别的不舍与伤感;②离别后的思念与牵挂;③对友人的安慰与勉励;④借送别友人表明自己的心态;⑤抒发对人生的感慨。要注意,每首诗表达的情感往往不是单一的,而是多种情感交杂在一起的集合体,它丰富复杂却不杂乱无章 (3)以乐景衬哀情(也叫乐景写哀或反衬)。 (4)想象(也叫虚拟或虚实结合)。送别诗常借助想象表达自己对朋友的留恋和关切 教材链接:《登高》(杜甫)、《次北固山下》(王湾)、《秋思》(马致远) 题材特征 内容情感 常用技法 内 涵 诗人因长期客居在外,滞留他乡,或漂泊异地等,对所见所闻有所感,借此抒发对家乡、亲人的无尽思念和人生感叹、漂泊愁苦 内 容 借抒情主人公旅途中的所见所闻、所感所叹,表达思亲怀乡之情。主题有潦倒失意、漂泊哀伤、思念亲人等 (1)借景抒情(或叫“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2)乐景衬哀情(乐景写哀情)。 标 志 ①诗题中多含有“客舍”“登高”“望月”“忆”“寄”“行”“思”等词语以及元宵、中秋、重阳、除夕等节日名。 ②常见意象:月亮、秋风、秋霜、杜鹃、猿啼、沙鸥、孤雁、浮云、梧桐叶落、西楼、高楼、危楼、危栏等 情 感 ①天涯漂泊羁旅愁。叙写客居他乡的艰难,抒发漂泊无定的孤苦。 ②望尽天涯怀人愁。感念亲情之深,表达对亲人的思念。 ③羁旅他乡的幽怨之情。或表达人生感叹,流露年华易逝的苦闷;或抒发独居他乡,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孤独寂寞、幽怨愤慨之情 (3)侧面落笔。诗人在表现怀远、思归之情时,不是直接抒发思念之情,而是从对方着笔,想象对方思念自己之深,借以烘托诗人的苦恨离情。 (4)因梦寄情,虚实结合 教材链接:《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辛弃疾)、《山坡羊·潼关怀古》(张养浩) 题材特征 内容情感 常用技法 内 涵 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陈迹等为题材。借咏叹史实、描写古迹来抒发诗人的兴衰之感,以寄托哀思、借古讽今 内 容 借怀古叹今、叹个人命运的坎坷 (1)借景抒情(寓情于景)。 (2)对比手法,描写眼前衰败、荒凉的景象,与历史上的繁华兴盛形成鲜明的对比。 标 志 标题中有“咏史”“怀古”“登某古迹有怀”“古迹”“古人名”等 情 感 ①针对历史人物或事件,发表自己的观点或看法。 ②缅怀前贤,表达敬仰或惋惜;类比古人,寄托伤感或哀思。 ③借论古之得失,托古讽今,忧国忧民 (3)化用典故,借典故寄托自己的感伤或对国事的讽喻。 (4)衬托,诗人往往临古迹而抒怀,以悲景衬悲情 教材链接:《咏柳》(贺知章)、《卜算子·咏梅》(陆游)、《石灰吟》(于谦)、《望岳》(杜甫) 题材特征 内容情感 常用技法 内 涵 借助吟咏自然或社会事物来表达诗人的思想感情 内 容 单纯咏物、托物言志(寓意)、托物喻理、托物讽世 (1)从具体描写的方法看,主要是正面描写(绘形绘色)与侧面烘托。 (2)从修辞手法看,主要是比喻、象征、拟人和对比。 标 志 ①从对象上来看,咏物诗的对象是单纯的某个物。着重对所咏之物的特征、功能进行刻画,或者着重对所咏之物的某一内韵、精神进行吟咏。 ②从题目上来看,或以所咏之物为诗名,或以“咏某物”“题某物”“某物吟”等为题目形式 情 感 ①寄寓作者的理想抱负,或实现个人理想,或报效国家。 ②寄寓高尚的节操,或表达怀才不遇与命途多舛的伤感,或抒发年华易逝与理想破灭的哀愁。 ③托物讽世,或忧国忧民,或感时伤世,或愤世嫉俗,或针砭时弊,或冷嘲热讽 (3)从抒情方法看,主要是托物言志 教材链接:《出塞》(王昌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燕歌行》(高适) 题材特征 内容情感 常用技法 内 涵 边塞征战诗是以边疆地区军民生活和自然风光为题材的诗 内 容 边塞诗多表现从军出塞,保家卫国,民族交往,塞上风情;或抒报国壮志,或发反战呼声,或记现实战事 (1)修辞方面:主要有夸张、对比、互文、用典等。 (2)人物形象的塑造方面:常用侧面烘托、动作肖像描写、细节描写等手法。 标 志 ①标题往往有“行”“军”“征人”“塞”“戍”等与军旅有关的字。 ②常见意象:自然景物类(黄沙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