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重要-当代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要点
第五章 当代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本章学习目标
1.了解什么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及其主要流派
2.明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知识观、学习观、学生观和活动观
3.掌握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应用模式
4.掌握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原则
5.了解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局限
本章概述
建构主义是行为主义发展到认知主义以后学习理论的进一步发展,被喻为是“当代教育心理学中的一场革命”。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知识学习的建构性和认知主体的主动性,因此成为国际教育改革的一种主流理论,它对外语学习理论有着深远的影响。本章简要介绍了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主要流派及其学习指导思想,详细说明了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外语学习模式及应用原则,同时探讨了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局限性。
一、 当代建构主义与学习
1. 什么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是对抗持续半个世纪之久的行为主义的支配,作为“认知革命”登上舞台并得到发展的。它是在吸收认知主义关于认知加工观点的基础上提出自己对学习过程本质的一些不同看法的,是认知主义在20世纪末的进一步发展。该理论最早由认知发展理论领域最有影响的瑞士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J.Piaget)于20世纪60年代提出的。行为和认知的学习理论都假定外部世界是真实存在的东西,学习的目标就是让学习者获得反应,获得外部世界的知识。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则认为,学习不是由教师向学生传递知识的过程,而是学生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的过程,学习者不是被动的信息吸收者,相反,他要主动地建构信息的意义,这种建构不可能由其他人代替。在建构主义的学习过程中,教师是作为学生的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和组织者,为学生创造机会去发展技能和完善知识,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被灌输的对象。同时,学习是一个意义建构的过程,知识信息要被人理解,这依赖于个体原有的知识经验,通过新旧经验相互作用来形成、丰富和调整自己的经验结构。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把学习看成是学习者主动建构内部心理表征的过程,这种建构不可能由其他人代替,强调学习过程中学习者主动性的发挥。学习过程同时包含两方面的建构,一方面是对新信息的意义建构,运用原有的经验超越所提供的信息,另一方面又包含对原有经验的改造和重组,学习过程不是简单的信息输入、存储和提取,而是新旧经验之间相互作用的过程。学习既是个性化行为,又是社会性活动,学习需要对话与合作。人们是以自己的经验为基础来建构或者解释现实,不同的人看到事物的不同方面,这也正是个体经验的局限性,只有通过对话与协商式的合作学习,才能了解与自己不同的观点,获得丰富、全面的认识。并强调学习的情境性。学习者理解、建构知识受到特定学习情境的影响,知识在不同情况下的应用并不是简单套用,需要针对具体情境的特殊性对知识进行再创造。所以,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认为学习知识不能满足于教条式的掌握,而是需要不断深化,把握它在各种具体情境中的复杂变化。
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看:第一,建构主义提倡一种更加开放的学习。对每个个体来说,这种开放的学习在学习方法和学习结果上都可能是不同的。学生要主动建构客观事物及其关系的表征,但这种建构不是外界刺激的直接反应,而是通过己有的认知结构(包括原有知识经验和认知策略)对新信息进行主动加工而建构成的。这种学习更加强调学习的主动性、社会性、情景性、协作性。第二,建构主义提倡在教师指导下的、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既强调学生的认知主体作用,又不忽视教师的指导作用。它对教师与学生的作用有了新的定位:学生不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而是知识的主动建构者。第三,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作用,重视个人经验的知识统合和个体理解的意义建。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思想,学习过程中不仅要重视发挥学习者自身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同时应注重学习者之间的协作性和促学者的指导性作用。第四,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相信学习有赖于学习者及其环境,并且强调这些因素之间的交互作用。“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或四大属性。学习环境中的“情境”必须有利于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意义建构。意义和身份是同时在互动协作中建构的,这就将个人认知放到了一个更大的社会的情境脉络中,从而将学习的关注点从环境中的个人转向了人和环境。这决定了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与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具有密不可分的相互依赖、相互作用关系。
可见,学习被视为一个动态过程,学习过程是学习者与外部环境相互作用、实现同化和顺应并逐步建构有关外部世界知识的内部图式,从而使自身的认知结构得以转移和发展。其中同化实现了认知结构的量的补充,是把环境因素纳入人的认知结构;顺应则是认知结构质的变化,是对认知结构的调整以有利于接受新的环境信息。在建构过程中,新的认知冲突出现后,同化和顺应实现对认知冲突的解决,实现新的平衡,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