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考语文综合练习2
中考语文综合练习2;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 ;2.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3 分 )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 分);【答】B
【解析】
A 项是两面对一面的错误,能否开展活动包含能开展和不能开展两方面内容,只有能开展活动才是提高身体素质的条件,不能开展活动不能是提高身体素质的条件。应去掉否或在提高前加能否。
C 项是谓宾搭配不当的错误,无法改善进度。可将改善改为加快。
D 项是语意重复的错误,大约与左右意思重复,应删去任意一个。
;4.结合《童年》一书的阅读,回答问题。(3 分) ; 文中的我是谁?
我为什么又搬到外祖父那里了?
外祖父是一个怎样的人?
【答案】
阿廖沙
因为母亲改嫁,和继父不和
暴躁 乖戾 贪婪 自私
;5.综合性学习(8分)
某班开展走近兰州太平鼓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与并完成以下任务。
(1)请阅读为专题板报准备的三则材料,概括材料的主要信息 3 分)
【材料一】相传,明朝大将徐达西征,九攻兰州城不下,便制造了 3 尺长鼓,内藏兵器,趁正月十五闹元宵之际,让军士扮作社火队员入城内,一举破城,赢得太平。从此,百姓年年擂鼓闹喜,祈求太平,并把所擂之鼓称为太平鼓。
【材料二】兰州太平鼓舞是群舞,表演时,众多鼓手前纵后跃,左旋右转,时而跳打、 时而举打,起落有序,配合默契,犹如万马奔腾。鼓、钹、锣齐响,如春雷滚滚,声声震天。
【材料三】在兰州本地的社火活动中,人们常常看到,太平鼓的鼓手走到哪里,鼓声和 掌声就跟到哪里.打得好真带劲的赞扬声和再来一次的呐喊声此起被伏。更有外地来的游客感慨:这场面,这气势,太震撼了,相机拍不出来,下次带家人一起来看!
;【答案】(1)兰州太平鼓意在擂鼓闹春,祈求太平,其表演形式多样,鼓声震天,获当地人和外地游客高度赞扬。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于文字性材料的分析概括能力,三则材料分别讲了兰州太平鼓 的由来和意义,兰州太平鼓的表演形式和鼓声,以及人们对兰州太平鼓的褒赞。需学生提炼大意,组织成句。
;(2)下面是兰州太平鼓问卷调查表的内容,请用一句话表述你读到的信息。(2 分)
年龄段 12~29 岁 30~45 岁 45 岁以上
了解太平鼓
的人数比 23% 49% 81%
;;(3)学校将组织学生到北山广场观看兰州太平鼓表演。请根据下面的示意图写一段话 告诉同学们怎样从学校前往目的地。(3 分)
;【答案】(3)先从学校出发沿着南湖路向正西方向走至与和平街的交叉路口,再向北转向 沿着 和平路 朝正北 方向 走至与 北山 路交叉 路口, 接着 向西北 方向 转向沿 着北 山路继 续 走,北山广场就在道路北侧。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于图画的表述概括能力,要求考生不仅能用简练的语言概括,还要做到方向明确,语句衔接自然。
; 记叙文阅读;;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1、要素归纳法:记叙了谁(指人、单位、集体或事物)+做什么事(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
有时候可根据需要,运用添枝加叶法,用“谁+什么时候+在哪里+做了什么事+结果怎样”的句式来表达。
2、题目扩展法:有的文章题目高度概括了文章的内容,对照四要素(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补充增添,就得到了文章的主要内容。
;3、段意合并法:对于比较复杂的记叙文,用段意合并法,即把每段的段意连起来。
4、摘录句段法:关注文中的总起句、过渡句、重点段落,答题时直接引用或稍加整理即可。
; 谁 + 时间 + 干什么事
(“我”)(在母亲节深夜)送一个即将告别生命的老人到敬老院时,满足她的每一个愿望(或送她到她想去的任何地方),
结果
最后到达目的地,不收她的出租车费,还给了她一个拥抱,她感到很快乐,“我”也很温暖.; 谁 + 干什么事
或者:我送一个即将告别人生的孤寡老人到敬老院
+结果
时,满足她的每一个愿望并不收费,使她感受到了生命最后时刻的温暖.
;2、仔细阅读文章,简要分析本文的线索是什么。(2分);(2)从标题入手。文章的标题往往就是文章的线索。
(3)从文中反复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