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诗经·卫风·氓》中女主人公传统形象反思
《诗经·卫风·氓》中女主人公传统形象反思 《诗经“好人”来概括她;对与其对立面“氓”的评价如貌似忠厚、薄情负心、见异思迁等,多为否定和批判的,可以用“坏人”来概括他。但如果我们细读文本,仅从文本本身仔细分析,就会发现有这样的几点疑惑之处:
1、当“我”回家后给兄弟诉苦,兄弟的反应绝对不应该是“?A其笑矣”。“?A其笑矣”是极端不符合中国传统文化和家庭伦理习俗。一般来说,姐妹们受到婆家的“欺负”让娘家知道后,父母兄弟齐上阵,常常是为女儿姐妹出头出气的主力,甚至于整个家族还要出面,因为这首先牵涉到家族的面子问题。当然,可能有人会说,女主人公说了“兄弟不知”。既然“兄弟不知”,那么兄弟怎么会无端地“?A其笑矣”?难道她不会说吗?难道她没有说吗?“帮亲不帮理”是中国人的“一贯至上”的选择,更何况我们女主人公还这么的有理呢。所以,从“?A其笑矣”的反应看,”兄弟不知”只是女主人公的主观陈述,不足采信。值得玩味的倒是兄弟们在听了她单方面的有利于她的陈述后为什么还会“?A其笑矣”
可能,她所陈述的受累、受气和被弃可能根本不存在,真正受累又受气的倒可能是那个“氓”!或者也有可能是她的“娘家”,诗中所说的“以尔车来,以我贿迁”,可以猜想:结婚时以“掠夺”的方式将家里的钱财作为嫁妆带走,导致其家庭失和,兄妹反目。或者是这个婚姻没有得到娘家许可,娘家在这件事上很没有面子;或是其婚后行为不为人所赞同,连其娘家兄弟都劝说无效,以致其兄弟都对其行为极端失望,才有这极端反常的“?A其笑矣”的结局
《诗集传》释此段云:“盖淫奔从人,不为兄弟所齿,故其见弃而归,亦不为兄弟所恤,理固有必然者,亦何所归咎哉,但自痛悼而已。”说女主人公“淫奔”,固不足取;但其他的话可以帮助印证上文的一些推测
2、终遭人弃的原因绝非氓的“二三其德”。私定婚期,始乱者己,也许是终遭人弃的前因。“氓之蚩蚩,抱布贸丝。非来贸丝,来即我谋。送子涉淇,至于屯丘。非我愆期,子无良媒。将子无怒,秋以为期。”这里,我们根据诗的内容做一点简单的推理:氓借“抱布贸丝”掩护来私会女主人公,这一细节证明两个人的交往是秘密的,女主人公的家里也许知道但是极力反对;氓家有媒来提亲,但未获应允,女子要求氓寻求“良”媒也证明了这一点。“自媒之女,丑而不信。”在氓不能满足女方寻求“良”媒这一要求时,女子当即草率地答应了氓的婚约,这一细节证明女子没有也不再打算征求家人的意见,这在那个时代甚至是现在也是世俗社会所不允许的。氓来求婚不成反而生怒,这是极不合情理的,有可能的解释是他们已偷尝禁果,女子已有身孕,那么氓在这个婚姻上就会握有较强的主动权
在此需要说明春秋时代婚礼的要求,《礼记“昏礼: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所以敬慎重,正昏礼也。六礼备,谓之聘;六礼不备,谓之奔。”所谓“六礼”的具体内容是:纳采:男方托媒说亲;问名:问女方的生辰八字,与男方合,以定婚姻的吉凶;纳吉:如占卜为吉,就把占卜合婚的好消息告诉女方;纳征:男方将聘礼送到女家;请期:选择成婚日期;亲迎:新郎亲自到女家迎新娘回男家。同时,《诗经“取妻如之何,匪媒不得”。也就是说,妇在明知道氓“无良媒”的情况下,冒着被称作“奔”婚的风险,“秋以为期”地嫁给氓
在此,我们可以复制或猜想这位女主人公的行为过程:她私心于氓,始乱者于己,只好和氓定下“秋以为期”的婚约来掩饰自己的前一个错误,能够做出这种承诺她应该有一些处理这件事的根据或把握,或者是情不得已或者是她可以做这个主。这些说明她在家里并不是一个唯父母之命的小女子甚或之于是一个符合社会道德规范的人。在中国的环境中,对女性而言,能够这么做,多数是从小娇惯放纵的结果。有了娇惯放纵这个前提,我们可以想象我们的女主人公是个什么样的性格,是如何地和氓率性交往,是如何如何地促成或“威逼”父母答应自己婚事的,而且也可以理解为什么在《氓》的叙事中,这一艰难的过程为什么被忽略了,要知道这个艰难的婚姻过程正可以视为对氓的莫大的付出呀!
而且“以尔车来,我以贿迁”,浩浩荡荡,极度张扬。显然,女子家里此时已经知道了婚约,或许是被动的配合,眼睁睁地看着“贿迁”。那么,是谁促成了这个转变,文本中没有讲,但我们前文已经说过――会做这件事情,并且可以做好这件事情的人只有一个,就是我们的女主人公。那么这个娘家不愿、婆家不正式(仅有“纳吉”和“亲迎”两个环节)的婚姻很当然地为以后的婚姻的发展投下了很大的阴影
3、遭夫谴遣的理由不够充分。古代女子有“七出”:不顺父母,为其逆德也;无子,为其绝世也;淫,为其乱族也;妒,为其乱家也;有恶疾,为其不可与共粢盛也;口多言,为其离亲也;窃盗,为其反义也。通观全诗,我们也很难看到有一点与之关联的:“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士也罔极,二三其德。”如果说有,也只有这个“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