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5、不同的角度,对礼仪概念的界定 从个人修养的角度来看,礼仪可以说是一个人的内在修养和素质的外在表现。也就是说,礼仪即教养,素质在一个人行为举止中的体现。2001年9月20日中共中央所发布的《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里,将“明礼”列为我国公民的基本道德规范之一。 1、懂礼貌、礼节 2、知书识礼 3、讲文明,懂礼仪。知书然后达礼,讲文明,懂礼仪是对师生行为规范的最基本要求。 服务礼仪的内涵 礼仪的基本概念 礼仪的重要性 (1)消除当事人之间的心理隔阂,拉近双方的距离 (2)获得他人尊重的心理需要。 从个人修养的角度看,礼仪是一个人的内在修养和素质的外在表现。也可以说,礼仪即教养。 学习礼仪的重要性 最主要的是可以提高个人的素养。比尔盖茨曾讲过,企业竞争,是员工素质的竞争,进而到企业,就是企业形象的竞争,教养体现细节,细节展示素质,可见一个人的素养高低对企业的发展是多么重要啊! 其次是为了交际应酬,因为商务活动中毕竟是离不开这个的,在不同的交往活动中我们会遇到不同的人,而面对不同的人怎样进行交往也是一门艺术,如何让人感到舒服,却又没有拍马屁的嫌疑是非常关键的。 最后便是有助于维护企业形象。在商务交往中,个人便代表了整体,个人的所作所为,一举一动,一言一行,就是企业的典型活体广告。 第六章 服务礼仪的意义与内容 第一节 礼仪的含义 章节内容 一、礼仪的起源与发展 二、礼、仪的含义 三、礼貌、礼节、礼仪的含义 一 、礼仪的起源与发展 (一).起源 最早的礼起源于对神的祭祀。 (二).发展 我国礼仪的发展大体可以划分为四个阶段: 1、礼仪形成阶段(约公元前21世纪至公元前771年) 夏,商,西周三代(公元前21世纪—前771年) 日趋完善,礼学专著”三礼”---《周礼》《 仪礼 》《 礼记》 五礼---吉礼,凶礼,宾礼,军礼,嘉礼 2、封建礼仪阶段(公元前771年至1911年) 学术界百家争鸣,孔子,孟子为代表的儒家系统,全面深刻的论述了社会的等级秩序的划分及其意义,由孔子所构成的礼仪体系一直影响中国社会长达两千多年 三纲五常(纲常)是中国儒家伦理文化中的架构。 “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五常”是指“仁、义、礼、智、信”。 神权,君权,父权,夫权构成一体,又经历了封建王朝地 不断完善和更新,使儒家封建礼教形成定制,成为正统,对巩固封建统治起到了特殊的作用. 3、近代礼仪阶段(1911年至1948年) 辛亥革命的胜利,结束了统治中国2000多年的封建专制制度,新的礼仪风俗也随之出现。 4、当代礼仪阶段(1949年以来) 现代礼仪在继承我国古代礼仪精华的同时,也应该吸收国际礼仪的优点长处,洋为中用.只有这样,现代礼仪才会有所发展,有所继承 补充内容 (三)、我国古代礼仪与现代礼仪的差异 1.两者的基础不同.古代礼仪是以封建等级制度为基础的,现代礼仪虽然承认身份差异,但更强调以人为本,人格平等,社会平等,并且以尊重人作为自己的立足点与出发点 2.两者的目标不同. 古代礼仪以维护封建统治秩序为目的,而现代礼仪则重在追求人际交往的和谐与顺利 3.两者的范围不同. 古代礼仪所讲究的是”礼部下庶人”,而与平民百姓无关,现代礼仪则适用于任何交际活动的参与者 有礼走遍天下, 无礼寸步难行。 二、礼、仪的含义礼,就是尊重他人,是表示敬意的统称。仪,是指礼的外在表现形式,是礼在人们的语言、行为、仪态等方面的具体表现。 三、礼貌、礼节、礼仪的含义 1.礼貌 一般是指在人际交往中对他人的尊重、友好的规范行为。它包括语言和行为两个方面。它能表现人的品质和素养,也体现着一个人的文化层次和文化程度。 礼貌的要求:热情友好,尊重他人,待人待物落落大方,办事慎重而不推诿,行为举止有教养等。 我们说一个人有礼貌,除了指他(她)适度修饰的仪表仪容,端庄得体的举止气度、气质外,还必然反映在具体的甚至是细微末节的行为举止上。例如对客户笑脸相迎,热情服务,尊老爱幼等。 礼貌形式:打招呼,握手,让座等 小资料:不同国家恭敬语 美国人说话,写信,打电话都少不了“请”字 日本人说话离不开“谢谢” 英国人最常用的词汇是“对不起” 中国人见面打招呼最常用的词语是? 关于礼貌用语 俗话说:“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