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民知识讲座——我国十二种主要经济水产动物养殖指南(二)黄颡鱼.docVIP

渔民知识讲座——我国十二种主要经济水产动物养殖指南(二)黄颡鱼.doc

  1.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渔民知识讲座——我国十二种主要经济水产动物养殖指南(二)黄颡鱼

渔民知识讲座——我国十二种主要经济水产动物养殖指南(二)黄颡鱼 渔民知识讲座我国十二种主要经济水产动物养殖指南(二)黄颡鱼  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属鲶形目,鲿科,黄颡鱼属。俗称黄颊鱼、黄刺、盎公鱼、黄骨鱼、黄腊丁、嘎鱼、嘎牙子论文联盟http://Www.LWlm.cOm。黄颡鱼分布广,除西部高原外,全国各水域均有分布。它个体虽较小,但产量大。肉质细嫩,无小刺,多脂肪,其蛋白质含量为16.1%,脂肪为0.7%,是我国常见的食用鱼类,若作为药用常取其全鱼。其肉性味甘、平,有祛风、利尿之功效,可用以治疗水肿、喉痹肿痛等症。   黄颡鱼的种类颇多,常见种有长须黄颡鱼(P.eupogon)、瓦氏黄颡鱼(P.vachellii)、光泽黄颡鱼(P.nitidus)等。黄颡鱼类的背鳍刺和胸鳍刺均有毒腺,为淡水刺毒鱼类中毒性较强的鱼类之一。被刺后立即发生强烈灼痛,常因穿刺造成撕裂伤、出血、局部肿胀并引起发烧,患处一般剧痛半小时至1小时。      1生物学特征      1.1形态特征   黄颡鱼一般体长为11~19cm,体重30~100g。后部侧扁,腹部平直;头大;吻钝;口下位,横裂,上下颌均具绒毛状细齿,唇厚;须4对,上颌须长,末端达到或超过胸鳍基部;体无鳞;背鳍硬刺后缘具锯齿;胸鳍硬刺比背鳍硬刺长,刺活动时能发声;前后缘均具锯齿;有短脂鳍;尾鳍深叉形;侧线平直;背部黑褐色,体侧黄色,体侧有宽而长的黑色断纹,腹部淡黄色;各鳍灰黑色;鼻须一半白色一半黑色;脂鳍短小;体青黄色,大多数种具不规则的褐色斑纹;各鳍灰黑带黄色。   1.2生活习性   黄颡鱼为底层小型鱼类,多生活在静水或江河湖泊缓流中,对环境适应能力较强,生存温度范围广,一般为0~39,最适宜生长水温为22~28,水体最适宜pH值范围为7.0~8.5,适宜溶氧量为3.0mg/L以上。觅食活动多在夜间进行。食性广,主要摄食小鱼、浮游动物和水生昆虫的幼虫和螺蛳等,偶尔也食水生植物。多在湖泊静水或江河缓流中营底栖生活,尤喜生活在具有腐败物和淤泥的浅滩处。白天潜伏于水体底层,夜间浮游至水上层觅食,冬季多聚在支流深水处。对环境的适应能力较强,因此在不良的环境条件下也能生活。   黄颡鱼是一种典型的广食性鱼类,刚孵化出膜3~5天的鱼仔吸收自身的卵黄作为营养。幼鱼主要食浮游动物和水生昆虫的幼虫,成鱼以小鱼和无脊椎动物为食。黄颡鱼2龄达性成熟。每年5~7月,雄鱼游至沿岸地带水草茂密的淤泥粘土处(水深8~40cm),利用胸鳍刺在泥底上断断续续地转动,掘成一个小小的泥坑,即为产卵的鱼巢。雄鱼筑巢后即留在巢里,等候雌鱼到来,在巢里进行产卵受精。产卵活动多在气候由晴朗转变阴雨的夜间进行。雌鱼产过卵后即离巢觅食,只有雄鱼在巢附近守护发育中的卵和仔鱼,直到仔鱼能离巢自由游动时为止(大约7~8天)。      2人工繁殖以及苗种培育      2.1人工繁殖   黄颡鱼一般雌性2龄,雄性3龄性成熟,水温为23~26时为繁殖盛期,怀卵量为每尾4000~6000粒。和鲤、鲫一样,属黏、沉性卵。受精卵在水温为24~26的条件下,一般需要经过72h孵化出仔鱼[1]。   进行人工繁殖前先选择体表光滑,鳍条完整,无病无伤体重为雌鱼75~100g、雄鱼125~150g天然野生的2龄黄颡鱼成鱼作为亲本,并且按照雌雄比1:1.2的比例放入池塘中进行专池培育。催产前应挑选雌性腹部膨大、柔软,且轻压腹部少量卵子流出;雄性应选择腹部膨大,用手挤压有精液流出且迅速在水中扩散的亲鱼作为催产亲鱼。   催产繁殖设备可采用四大家鱼繁殖设施。由于黄颡鱼有挖穴护卵的习惯,因此,鱼巢设置一定要把鱼巢放在产卵池的底部,并应将鱼巢扎紧,防止亲鱼发情产卵时破坏鱼巢。催产亲鱼雌雄按1:1配组,催产药物一般为促排卵素2号(lrh-a2)、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地欧酮或它们的混合配剂。催产后放入产卵池,让其自然产卵。   黄颡鱼为分批产卵鱼类,产卵持续时间较长,一般维持在6h以上[2],应让绝大部分的亲鱼产完后方可将鱼巢移入孵化环道或孵化缸中孵化。由于黄颡鱼的卵是附着在鱼巢上,孵化时只须保持微流水即可,也可以把附有鱼卵的鱼巢置放在静水池中或网箱中孵化,在静水孵化时,应布置增氧设备。   2.2鱼苗培育   当水温在25时,受精卵经孵化两天后,鱼苗开始出膜,出膜后的第三天开始摄食,其开口饵料为小 型浮游动物。这时须将鱼苗转入鱼苗培育池进行转池培育,转入前应事先培育好鱼苗的开口饵料,并辅以蛋黄、鱼肉浆等人论文联盟http://Www.LWlm.cOm工饲料。鱼苗培育前期(1.5cm以前)主要以培育的天然饵料为主,当鱼苗生长至1.5cm以后,则须开始转食[3],每天增加投喂一些配合饲料,直至鱼苗完全摄食配合饲料为止。当鱼苗

文档评论(0)

ayangjiayu1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