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 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30课《诗五首》导学案(教师版).docVIP

人教版 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30课《诗五首》导学案(教师版).doc

  1.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人教版 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30课《诗五首》导学案(教师版)

《诗五首》导学案 【题目解说】 1.《饮酒(其五)》:《饮酒》诗都是陶渊明在饮酒以后写的,但所写诗的内容不一定与饮酒的事情有关,抒写的是自己的志趣。 2.《行路难(其一)》:公元742年(天宝元年),李白奉诏入京,担任翰林供奉。可是入京后,却没被唐玄宗重用,还受到权臣的谗毁排挤,两年后被“赐金放还”,变相撵出了长安。李白被逼出京,朋友们都来为他饯行,求仕无望的他深感仕路的艰难,满怀愤慨写下了此篇《行路难》。 3.《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茅屋”指诗人求亲告友,于公园761年春,在成都西郊浣花溪畔建造的一座草堂。建成后,诗人十分喜悦。不料,当年深秋,风雨大作,屋破雨漏,长夜沾湿,诗人推己及人而作此诗。 4.《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天宝十三年,岑参再度出塞,充任西安北庭节度使封常清的判官(节度使的僚属)武判官即其前任,诗人在轮台为他送他归京(唐代都城长安)而写下了此诗。此诗为送别诗,色彩瑰丽浪漫,气势浑然磅礴,堪称盛世大唐边塞诗的压卷之作。 5.《己亥杂诗》:己亥为道光十九年(1839)。这年作者四十八岁,因不满于清朝官场的黑暗,辞官去京返杭。后因接眷属又往返一次。这一年往返京杭道中,共作七绝三百一十五首,统名《己亥杂诗》。教材选录的一首是《己亥杂诗》第五首。 【走进作者】 龚自珍(?1792年8月22日~1841年9月26日)字尔玉,又字璱人,号定盦(an),清代思想家、文学家及改良主义的先驱者。著有《定庵文集》《龚自珍全集》。著名诗作《己亥杂诗》共350首。 岑参(cén shēn) (约715年—770年)唐代诗人,原籍南阳(今属河南新野),迁居江陵(今属湖北)。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作品有《火山云歌送别》、《热海行送崔侍御还京》、《首秋轮台》、《玉门关盖将军歌》等。 【字词全解】 ⒈生难字词: 见南山(jiàn) 珍馐?xiū  投箸?zhù   歧?qí?路?? 三重(chóng)茅 俄顷(qǐng) 布衾(qīn) 丧(sāng)乱?? 白草折(zhé)? ?散(sǎn)入 狐裘(qiú)? 锦衾(qīn)? 瀚海阑(lán) 羌(qiāng)笛 ?风掣(chè) ⒉通假字 玉盘珍羞直万钱???“羞”通“馐”,美味的食物。“直”通“值”,价值。动词。 ⒊词类活用 秋天漠漠向昏黑???“昏黑”,形容词作动词,变暗变黑。 风雨不动安如山????“风雨”,名词作动词,刮风下雨。 ⒋文言虚词 俄顷风定云墨色????副词,一会儿 秋天漠漠向昏黑????副词,渐渐 ⒌相关成语 乘风破浪:比喻实现政治理想。 【句段解读】 ⒈理解“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含义。 这是陶渊明非常有名的咏菊的诗歌,“采菊东篱下”是一俯,“悠然见南山”是一仰,在“采菊东篱下”这不经意之间抬起头来看南山,那秀丽的南山就是庐山,他家乡的庐山,一下就扑进了他的眼帘。所以这个“见”字用得非常好。 表现了作者那种超然世外、了无挂牵、漠视名利、自得其乐的处世态度与志向情趣。诗人居住在人多的地方,却不感到喧哗嘈杂,原因是“心远”,心中没有任何牵挂,所感受到的是,大自然的美景,生活中有酒即醉,采菊花,看飞鸟,望南山,悠闲自在,与世无争。“忘言”二字是贪图到“真意”的表现。 ⒉《行路难》(其一)赏析 开头四句形象描绘了苦闷彷徨的情形:金杯玉盘,佳肴美酒,身为酒鬼却无法下咽,坐立不安这。“渡黄河”“登太行”比喻努力实现自己的大抱负大目标,可是却四面碰壁是,道路不通,令人沮丧。7、8两句,精神又昂扬起来:当年姜太公、伊尹不是先苦后甜终成大业么?9句写面对现实,不由得痛苦而消沉。不过,诗人最后并没丧失信心。最后两句,充满了自信与对理想不屈的追求:终有一天,我会乘风破浪横渡沧海。全诗感情激越,几伏几起。 分析“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的作用在诗中不是写实。这两句诗是承上句而来的。当时作者的心情非常苦闷抑郁,自己受诏入京,有幸接近了皇帝,仕途渐现生机之时,却不能被皇帝继续任用,被“赐金还山”,遭受打击之大,无以复加。他感到这处境犹如想渡黄河却被冰塞满,无法可渡;想登太行山而大雪封山无路可登。因而“冰塞川”“雪满山”有其象征意义,象征人生道路上的艰难险阻,象征前途渺茫,令作者痛苦万分。  ⒊《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赏析 【剖析】诗中茅屋即现在的杜甫草堂。全诗通过自家茅屋为秋风吹破、大雨如注、长夜难眠,推己及人,联想到国家命运、战乱给人民带来的苦难,抒发了诗人的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本诗选材典型,生活气息浓郁,篇末的感慨和憧憬有深厚的生活基础。(即前面部分的叙事、描写的内容,不是空喊口号)语言通俗朴素,明白如话,但又韵味十足,平淡中见神奇。句型打破七言和骈偶的形式束缚,兼用长短句和奇句,便于刻画形象和抒发感情。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shuwkb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