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私有化的方式: 1. 公开出售 企业资产评估,资产股份化,拍卖、招标等 私有化初期,最佳选择 2.凭证私有化 无偿分配认股权证,转让或行使认股权证 3.职工持股制度 职工按优惠条件购买企业股份 提高职工积极性;低估企业资产、少分股息 放开物价问题 俄罗斯、东欧和中亚国家认为:放开物价是向市场经济过渡的重要手段 放开物价可以消除国家对价格的垄断,恢复价格在经济中的应有作用,成为向市场经济过渡的重要前提 价格能够成为市场上的信号,协调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互动,并指引资源的生产和分配 放开物价问题 放开物价的特点 1.匈牙利逐步放开、俄、波、捷、保一步放开 2.通货膨胀率极高,直至90年代下半期才开始回落 3.物价上涨对生产没有刺激作用 4.本国货币大幅度贬值 放开物价问题 俄罗斯、东欧、中亚国家在放开物价的过程中,物价大幅上升,其影响有: 1.物价上涨使人们的购买欲受到抑制 2.大部分国家陷入了物价上涨和经济大幅滑落的恶性循环中(垄断企业维持高价限产、普通企业流动资金不足而限产) 3.通货膨胀导致国民财富再分配 4.物价上涨使得居民生活水平不断下降 5.滋生了轻货币重实物的观点,组织了市场的正常发育,容易由商品经济退步到自然经济 改革金融体制问题 俄罗斯、东欧和中亚国家在金融体制方面的改革取得较大进展,特点如下: 1.金融转型基本完成 中央银行和商业银行职能分离;银行部门私有化 2.金融业结构相近 银行在金融市场中占绝对主导地位(保险、基金比重低) 3.银行业外资参与程度较高 有助于提高资产质量和管理水平;依存度过高 4.金融监管水平较高 最低资本额、资本充足率、许可证管理、国际会计准则 改革贸易体制问题 计划经济体制下,苏联和中东欧国家主要在经互会(CMEA)的框架下开展贸易 经互会解体后,贸易自由化和加入世界多边贸易体系成为转型国家的选择 中东欧国家加入WTO 1995年:波兰、罗马尼亚、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 20世纪90年代后期:保加利亚、拉脱维亚、斯洛文尼亚 2003年:马其顿 独联体国家加入WTO 1998年:吉尔吉斯斯坦 21世纪:初亚美尼亚、格鲁吉亚、摩尔多瓦 2012年:俄罗斯 向市场过渡的路径选择 激进式改革:认为改革的各项政策措施必须一揽子付诸实施,越快越好。其中心任务是创造同市场经济理想模式联接在一起的条件,着眼点是经济转轨的终极模式,强调破坏旧体制,追求改革速度,设计了一个理想的资源配置体系,希望能一步到位 向市场过渡的路径选择 渐进式改革:认为破坏旧体制在经济上并不可取,抛弃旧体制的过程必须是平缓的、逐渐的过程,并伴随着私有部门的发展。渐进式改革是利用足够的时间分步骤的逐渐推进改革并最终达到改革目标。其理论重点在于,转轨是一个相对长期的过程,强调生产的稳定,承认现存组织在持续运作中所掌握的信息和经济因素的作用。渐进式改革把社会看成是一种信息加工手段,不刻意追求速度 ——俄罗斯、东欧和中亚国家 发达资本主义国家 英、美、法、德、意、加、日 新兴工业国(地区) 亚洲四小龙、拉美(墨西哥、巴西、阿根廷) 发展中国家 亚非拉等殖民地国家 向市场经济过渡的国家 俄罗斯、东欧与中亚国家 传统计划经济体制的形成与发展 传统计划经济体制的特点 传统经济管理体制的历史贡献 传统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 传统计划经济体制的改革和评价 传统计划经济体制的特点 国家机关代表整个国家行使经济管理的权力,企业仅仅是国家机关的附属物。 整个国民经济的运行以及企业的具体经营活动,都听从国家的指令性计划指挥。 忽视各种经济杠杆的调节作用,通过行政干预管理整个国民经济。 传统经济管理体制的历史贡献 1926年至二战前:苏联从落后的农业国跃升为世界第二大工业强国 二战期间:经济遭受巨大损失 二战后至50年代:苏联进入经济恢复发展阶段,生产迅速恢复 传统经济管理体制的历史贡献 传统经济管理体制基本适应了苏联和东欧各国50年代中期以前的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 有利于集中使用有限的资源,确保战略任务的完成 有利于调整国民经济结构和生产力布局,进行最必要的经济建设 有利于以部门为主,并在部门内实行统一的经济政策,促进专业化发展 传统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 对经济管理过于集中,统得太死,企业生产经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难以发挥。 忽视市场机制和经济杠杆的作用。 几乎单一的所有制形式同生产力发展不平衡所要求建立的多层次经济结构相矛盾 传统计划经济体制的改革 在战后现代科技迅速发展,社会分工越来越细,企业联系日益密切,信息流越来越大越来越快的情况下,这种体制的弊端就越来越明显 从1950年代中期开始苏东国家就在不断尝试进行经济体制的各种改革,但并未取得什么大的突破。而另一方面,由于“冷战”格局的存在,又迫使苏联不得不与美国展开军备竞赛,将过多的资源投入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