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拔罐 传统中医保健文化瑰宝
“扎针拔罐,病好一半”, 拔罐在我国民间历史悠久,一直深受欢迎。拔罐疗法属中医外治法的一种,它以一系列特制的罐、筒等为工具,采用燃烧或抽吸等方法,排除罐内空气形成负压,使之吸附在人体表面穴位或治疗部位上,对局部皮肤形成吸拔刺激,造成体表局部充血或瘀血,并以此治疗疾病的一种物理疗法。
拔罐疗法的历史足迹
晋代医家葛洪所著的《肘后备急方》中,有以制成罐状的兽角吸拔脓血毒汁治疗疮疡脓肿的记载。
唐代始用竹罐代替角罐、陶罐,这是最早的竹罐制作和以水煮罐的吸拔方法,是水煮法的雏形。同时对拔罐疗法的适应症、操作方法、罐具等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和提高。
宋代医家从不同角度对角法(拔罐)的适应症和禁忌症作了论述。凡红肿高大、阳热实症为拔罐适应症;反之,痈疽初起或阴寒虚症则列为禁忌。
明代,首次提出以重要煮竹罐用于临床。清代,拔罐疗法各方面均有了进一步发展,首次把辨证用药和拔罐疗法紧密结合起来,专门记载了先用针刺,继用中草药煮罐后拔之的针药筒疗法。
到了现代,由于临床实践与理论研究的互相促进,拔罐疗法应用范围得以不断扩大,疗效也日渐提高。
【图片实物尺寸50cm*70cm】
拔罐疗法的5大特点
1、适应证广泛
凡是能够用针灸、按摩等中医中药方法治疗的各科疾病都可以使用拔罐治疗。
2、疗效好见效快
拔罐疗法不仅适应证广泛,而且疗效好、见效快。有些疾病往往一次见效或痊愈。
3、易学易懂易推广
拔罐疗法本身来源于民间,易于学习和运用,一般懂得中医针灸的医师,在很短的时间内即可掌握拔罐的操作技术,并能够临床应用。
4、经济实用
采用拔罐疗法治疗疾病,不仅可以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也可以节约大量的药品,而且能够随时随地进行医疗工作,出门携带也十分方便。
5、副作用少
采用拔罐疗法,只要按规程操作,就不会引起烫伤,并且无任何毒副作用,有病治病,无病健身。
拔罐为何能治病
拔罐时,罐内燃火消耗氧气,致使罐内空气稀薄,渐成真空,机体局部形成负压,产生的吸力很强,皮肤与肌肉组织都被吸进。罐内的大力吸引会引起高度充血,血管扩张,血流加快,新陈代谢旺盛,组织营养得到改善,反射性地增强了白细胞的吞噬作用,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促进疾病的好转或痊愈,所以近代有人把拔罐叫做“瘀血疗法”。
另外,在拔火罐时,有一部分小血管可能破裂,血液溢于组织中被溶解,再被吸收,这种现象在医学上叫“自家溶血”。自家溶血吸收,能对机体产生持续的良性刺激,增强防御机能,使病理过程好转,而起到治疗作用。
以祖国医学的理论来讲,拔火罐有疏通经络、调和气血、祛风散寒、化瘀止痛的功能,所以用它能够治愈很多病。
图片来自 文化墙!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