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史家论著选读(精华版).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敏隆讲堂 中国现代史家论著选读 全八堂笔记 课程名称 中国现代史家论著选读 讲师 张元 笔记整理 利歌 起迄日期 2010/09/02 - 2010/10/21 堂数 共8堂 课程简介 我们怎么知道那个离我们已经遥远的过去世界? 是有人告诉我们的,他们是现代的历史家; 他们勾勒出过去的场景,描绘出过去的图像,引导我们进入过去的世界。 我们不妨问一下:你们怎么把过去「做」了出来? 也许,他们会说:你去读读那些古人留下来的典籍, 你就不难感受昔日的时代风华和人物神采,你就会看到与今天很不一样的世界。 他们也许还会说,读的时候一定要用心,要仔细思考记载中的意含,好好思考古代史家选取这段数据的时候,心中想的是什么? 是什么打动了他们的心扉,觉得非得把它记下不可? 谢谢指教。不过,我们不想去读那些诘屈聱牙的古文, 更没有打开二十四史的意愿,我们能不能先看看你们的大作,先看看你们精细的思虑与深长的用心? 他们当然会说:欢迎,欢迎。 不过,得要找一个还可以的向导, 才能看到我们的辛勤成果与终极关怀。 本次课程,想对现代史家的论著,选择若干可读性较高的作品(片段),加以介绍,依序是: 梁启超(1873~1929),浓郁的民族情感; 张荫麟(1905~1942),史学功用在普及; 汤用彤(1893~1964),思辨深邃、境界高远; 陈寅恪(1890~1969),建立典范、回归传统; 陈垣(1880~1971),阐释传统史学的幽微; 钱穆(1895~1990),读史须有温情与敬意; 范文澜(1893~1969),唯物,还是唯心? 郭沫若(1892~1978),不以人废言的浪漫。 中国现代史家论著选读 壹、梁启超(1873~1929),浓郁的民族情感 推荐书 《给年轻记者的信》塞缪尔.弗里德曼 博雅书屋 《最后的邀请?父予子的告别礼物》帝奇亚诺.坦尚尼、傅尔科.坦尚尼 时周出版 以上两本书的作者都是新闻记者,他们都认为对记者一职真正有所助益的学科应是历史学,而非新闻学。一个好的记者和历史学家应该进入到所述情境的人们心里之中,若只停留在表面事件上,写出来的文章既没有太大意义,也无法令读者产生深刻印象。 前言 历史是对过去发生事情的理解与表述。我们阅读的历史都来自历史学家,他们用什么角度看待历史?经过何种选择、用什么方式呈现给读者?本系列课程将以史家之史作为本,回答这个问题。 〈治国学杂话〉 本文可做为梁启超看待「学问」的纲领,主题落在读书,并且提供一些读书技巧。文行可以感受到一个上了年纪的人对年轻人的慈爱之心,他提供的想法不必然让人赞同,但因为真诚而有了动人的力量。 《中国之武士道》 这是早期作品。因有感于当时的国运不佳,故提出秦汉之前的「尚武精神」让国人加以学习;这种寻找典范楷模为今人所用是历史非常基本的实用功能。 梁启超认为中国人自春秋就有尚武精神,因为各国都需向外对抗「蛮夷」,向内与他国攻防,所以尚武是必要的。尚武精神基本取向是能为国家、为事、为他人、为个人尊严牺牲自己的生命;梁以孔子为首举出诸多人物以资证明。在〈荆轲〉一篇除了基本叙述,还录下陶渊明的诗,想必对荆轲其人和陶诗都深有感触。「以五百人者结八百年之局,其亦不负太公管子之教矣。」以这句话总评田横,即齐国八百年的国祚在田横与其五百部下之死中画下句点。 《张博望班定远合传》 「古今人物之与世界文明最有关系者何等乎?曰辟新地之豪杰是已。」是否认同这句话?梁启超认为要振兴中国需要的是像张骞、班超这样的人才。老师认为文明之所以为文明应是有优秀的人物引领了整个时代的理想与想法才是。 梁还认为西方的「条顿式殖民」才是良好的对外发展态度,他不满中国给外族很多优渥条件却老是收获有限。老师认为中国并没有把非华夏民族都视做敌人,两方初接触有冲突是难免的,但在磨合中交流学习,双方都会有所成长。读史时不需要因为作者是「大史家」就忘记用常识质疑。 《论李鸿章》 李鸿章在当时人的主要评价:功,平定太平天国和缅乱;过,签定丧权辱国、割地赔款的不平等条约。梁启超想来对这样的评价不甚满意,认为没有掌握住李鸿章其人及在该时代的表现。 李鸿章的办事效率极高,不会把事情拖到隔天才解决。这种效率在史上也曾经见过,像是唐末的刘晏。效率源于专注力,专注力的锻炼方式是练习在最少的时间做最多的事;如此久而久之遇事就懂得抓住要点,而不会手忙脚乱、做多余的事。政治人物因突发事件多,尤需如此能力;若当下应变不佳,将来即使弥补也是事倍功半。 李鸿章给人的印象,无论能力、心思和口才都无可挑剔。可是曾国藩评他:「才大心细,拼命作官。」表示能让人叹服的只有外在,其内里因无高远理想,故总是无法使人敬佩。梁启超认为,这也是当时中国人普遍的「国民性」。 《春秋载记》 本书以「世运尊大同,治法贵统一。」开篇;接着立论个人之特性会与他人交流为共同的通性,国

文档评论(0)

ktj82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