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科社第三讲第一二节详解.ppt

  1. 1、本文档共3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科社第三讲第一二节详解

本章前言: 随着苏联社会主义模式弊端的日益暴露,社会主义国家的体制改革从50年代初开始提上日程。改革是社会主义国家自身巩固、发展的要求,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完善的必由之路和基本形式。  二、勃列日涅夫时期改革的调整和逆转 (一)政治体制方面的调整 1.恢复党的集中统一领导体制,巩固党的领导地位(党的改革) (1)取消赫时期设立的工业党和农业党,恢复设立统一的党委会。 2.加强苏维埃制度建设,发扬社会主义民主(权力系统改革) 1977年颁布新宪法,主要内容: (1)扩大苏维埃的权限。最高苏维埃是苏联最高权力机关。主要职责如我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2)健全和改进苏维埃选举制度。(3)提高其他社会团体的地位和作用。如工会,妇联等。 (二)经济方面的改革 勃列日涅夫上台后大力支持柯西金的“新经济体制”的改革试验。 (1)恢复部门领导的管理体制兼顾地区。(2)扩大企业自主权,改进计划工作。(3)提倡物质刺激,调动企业和职工的生产积极性。 (三)意识形态方面的改进和“发达社会主义”。勃列日涅夫强调“要事实求是地,科学地评价和估计社会主义建设的问题和前景”,并逐步抛弃了赫的提法。1967年他正式提出发达社会主义理论。 关于社会主义发展阶段问题。苏领导人一向存在着超越历史阶段的“左”的思想和理论。斯大林:1936宣布在苏建成社会主义,1938在党的18大上宣布苏联已经完成社会主义建设并进入从社逐渐过渡到共产主义的阶段;赫1961在苏共21大上宣布苏“在20年内我们将基本建成共产主义”。 发达社会主义理论第一次明确提出,社会主义社会是可以而且应该划分阶段的。它把苏联社会主义的进程划分为过渡阶段,基本建成社会主义阶段和建成发达社会主义阶段。后者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最高阶段。这一理论仍具有较大的局限性。仍然没有能实事求是地认识苏联的国情和估计苏联的现实条件,仍然包含着超越阶段的成分,实际成为粉饰苏联现实和造成苏在70年代以来经济停滞的一个重要原因。 评价:勃列日涅夫执政18年,以70年为界分为两个时期,在前期克服了赫时期的错误和矛盾,新经济体制试验促使苏联的经济有较大的发展。但到了后期,政治上僵化,保守势力抬头,党政领导老化,经济体制改革已经停滞,甚至出现逆转。苏联到勃列日涅夫后期逐渐成为一个保守,停滞的社会,传统体制已成为苏联社会进一步发展的桎梏。 * 第一节: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完善的必由之路 一、社会主义国家改革的必然性 1.哲学根据:新事物都有一个从弱到强,从不完善到完善的过程。社会主义社会亦然。 2.历史根据: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说明,任何一个社会的建立及发展都包含着基本矛盾。 二、社会主义国家的历史和发展阶段 社改从1950年发端于南斯拉夫,至今已有50多年的历史。总的看来,改革范围由一国到多国,要求由被动变为主动,内容由个别或局部问题扩展到涉及政治、经济、意识形态和外交等诸多方面问题,对改革的认识也由比较肤浅而逐步走向深化。实践证明,社会主义改革必将贯彻于整个社会主义历史时期的各个发展阶段。 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大体经历了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1.时间,自50年代初起到60年代中止,是改革的起步阶段。 2.主要事件苏南冲突。 南首先冲破苏的模式,开始自治社会主义的建设。 苏自斯大林去世后开始改革。 1956年苏共20大、波兰波兹南事件、匈牙利事件后东欧各国相继开始走上改革的道路。 1964年10月赫鲁晓夫被逐,各国的改革被否定,处于停滞状况。 3.本段特点。 片面性:指导思想不明确,对苏联模式的弊端认识肤浅,受单一制影响很大,大多改革只是应急措施。 盲目性:改革的方针政策存在一定的缺陷和错误。在改革内容上政治方面主要是消除个人崇拜,经济方面是在中央领导下的局部放权。由于苏不愿放权(国际上的),导致各国争取国家独立自主和改革的要求相混杂,控制与反控制的斗争和改革与保守的斗争相混杂的局面。 第二阶段,1.时间:从60年代下半叶起到80年代上半叶止,是改革缓慢发展阶段。 2.事件: 苏自1965年起实行 “新经济体制”的改革。 受此影响东欧再度开始改革热。 1968年捷克斯洛伐克的“布拉格之春”改革被镇压后,东欧改革发展低缓。 苏改革逆转并争霸世界。 1978年起中国开始初步确立改革开放的方针。 3.特点:对苏联模式破得更深,对传统体制问题有触及但仍没有摆脱它的束缚。政体改方面进展很差。旧的弊端还有局部发展,在苏持不同政见者开始公开活动,在波团结工会等反对派在发展。经改方面,主要还是局限于在维持传统的计划经济范围内作某些局部的调整和改革。70年代后苏东各国经济下滑,到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jiayou1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33070117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