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届一轮复习通史版专题七课时1甲午中日战争至五四运动前课件(39张).ppt

2017届一轮复习通史版专题七课时1甲午中日战争至五四运动前课件(39张).ppt

  1. 1、本文档共3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17届一轮复习通史版专题七课时1甲午中日战争至五四运动前课件(39张)

解析 依据材料信息,可知八国联军侵华时,地方总督刘坤一、张之洞等人不遵从清政府向列强宣战的懿旨,私自与列强签订地方保护条款,实质上说明了清政府中央集权的削弱和面临危机,故B项符合题意。根据材料中“保中外商民人民产业”,可以排除A项;C项不符合“两不相扰”的信息;D项不符合史实,两江总督刘坤一、湖广总督张之洞等并未与清政府分庭抗礼。 答案 B 视角二 从史学素养角度考查甲午战争 4.(2010·课标全国,15)中日双方对1894年7月25日发生的丰岛海战记述各异。中方《济远航海日志》记载:“7点45分,倭三舰同放真弹子,轰击我船,我船即刻还炮。”日文出版的《二十七八年海战史》称:“7点52分,彼我相距约3 000米之距离。济远首先向我发炮。旗舰吉野立即迎战,以左舷炮向济远轰击。”这说明(  ) A.研究者的立场会影响其对历史的解释 B.历史真相因年代久远而变得模糊不清 C.通过文献记录最终能够还原历史真相 D.原始记录比研究文献更接近历史真相 解析 材料展现的是中日双方对甲午战争同一事件的不同记录存在巨大差别,原因是都站在各自立场上,故A符合题意。B项未能反映材料中中日双方立场的对比,而且历史真相不会因年代久远而改变,B项错误;文献记录往往带有个人的主观推断,不一定能还原历史真相,C项错误;D项本身表述正确,但不能体现材料主旨,排除。 答案 A 视角三 综合链接角度,考查对甲午战争的过程和影响 5.(2015·江苏单科,22)甲午之役,民族之殇。对此,史学家陈旭麓说:“深重的灾难同时又是一种精神上的强击。”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旅顺陷后,海军提督丁汝昌褫职,仍统海军驻威海,兵舰既弱,坐守而已。日舰集大连湾,将袭威海,先攻登州,陷荣城。日舰二十五艘环威海口外。海军方新败,并匿不出。汝昌恐北炮台不能守,命卸巨炮机件以归,免资敌,戴宗骞持不可。无何北台陷,宗骞奔刘公岛。日军踞炮台,以台之巨炮俯击澳内兵舰……海军水手并登岸,噪出,鸣枪过市,声言向提督乞生路,刘公岛中大扰。诸洋员请姑许乞降,以安众心,汝昌不可。军士露刃挟汝昌,汝昌仰药死。诸将推洋员托汝昌之名,作降书。日军受降。 材料二 当中国盛时,日本不敢与抗。咸丰庚申中英之战,败衅,英、法、俄、美并为有约之国,日本不得与……是役(甲午战争)后,日人资中国赔款以兴百政,培力既厚。俄、法、德以仗义归辽,责报殊奢,而中国复乖于应付,于是俄据旅顺、大连湾,英据威海卫,德据胶州,法据广州湾,以互为钤制。中国乃不国矣。 ——以上材料摘编自杨松《中国近代史资料选编》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指出威海之战战场态势的特点,归纳北洋舰队失败的主观原因。 (2)据材料二,概括指出甲午战争中国战败所造成的危害。 (3)结合19世纪末20世纪初相关史实,对“深重的灾难同时又是一种精神上的强击”这一论断加以说明。 解析 第(1)问,第一小问结合材料一“坐守而已”等信息概括威海之战的战场态势;第二小问失败的原因注意要从“主观原因”角度作答。第(2)问,依据战后多个列强在华强占租借地、“中国乃不国矣”等信息,再结合甲午战争对中国社会性质的影响分析其危害。第(3)问,联系近代中国人民的抗争史、探索史并结合这一时期中国政治、思想文化的状况加以说明。 答案 (1)特点:敌攻我守(被动挨打);海陆交织(局处海嵎)。原因:北洋舰队避战不出;将士贪生怕死;洋员鼓动投降;主帅指挥不力。 (2)危害:引发了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民族危机的加深);刺激了日本军国主义的扩张野心。 (3)说明:甲午战争客观上唤醒了国人的民族意识;推动了救亡图存运动;激发了政治变革思潮;加快了中国近代化(现代化)进程。 知识清单 深化突破 高考调研 专题七 近代中国人民的觉醒与探索——甲午 中日战争至五四运动前 【考纲解读】 1.列强侵华与中国人民的抗争:(1)列强侵华:①甲午中日战争的原因、经过及影响;②八国联军侵华的原因、经过、影响及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2)中国人民的抗争:①黄海大战和反割台斗争;②义和团运动的特点和历史意义;③辛亥革命的过程、特点及评价;④《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内容、地位和影响*。(3)维护民主共和的斗争*。 2.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1)甲午中日战争后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的背景及影响。(2)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民族资本主义出现“短暂的春天”的背景、表现及影响。 3.思想解放潮流:(1)维新思想:①康梁维新思想的特点、实践及影响;②戊戌变法*。(2)三民主义:①三民主义形成的背景、内涵及评价;②三民主义的实践。(3)新文化运动的背景、内容、指导思想及影响。(4)资产阶级的民主思想与实践*。(5)孙中山*。 4.社会生活与习俗:物质生活与习俗、交通和通讯工具、大

文档评论(0)

zhaoxiaoj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