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届一轮复习通史版专题五课时2明清时期农耕经济的辉煌与迟滞课件(27张).ppt

2017届一轮复习通史版专题五课时2明清时期农耕经济的辉煌与迟滞课件(27张).ppt

  1. 1、本文档共2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17届一轮复习通史版专题五课时2明清时期农耕经济的辉煌与迟滞课件(27张)

知识清单 深化突破 高考调研 课时2 明清时期农耕经济的辉煌与迟滞 一、农耕经济的发展 1.农业 (1)农耕技术:生产技术水平明显提高,双季稻得到大面积扩种,玉米、甘薯等高产农作物被引进和推广。 (2)灌溉工具:明清时期出现了 。 (3)农业著作:徐光启编写的《农政全书》体现了当时农业科技的水平。 风力水车 2.手工业 (1)生产规模:明代中叶以后, 超过 ,占据主导地位。 民营手工业 官营手工业 3.商业 (1)货币经济:随着商品流通领域的扩大,社会上大量使用白银, 日趋活跃。 (2)农产品商品化:农产品大量进入市场,棉花、茶叶、甘蔗等经济作物被大量种植。 商业资本 会馆 晋商 4.资本主义萌芽产生 (1)条件:古代中国的经济进步,特别是商品经济的发展。 雇佣 二、农耕经济的迟滞 1.重农抑商政策:明朝继续推行,阻碍了 的发展。 2.“海禁”政策 (1)含义:明清王朝禁止中国人赴海外经商和限制外国商人到中国进行贸易的政策。 资本主义萌芽 主题一 明清时期工商业发展的表现、特点及影响 [解读史料] 史料一 明清时期,江南地区出现了一些市镇如棉纺业发达的松江、制瓷业发达的景德镇、冶铁业发达的佛山、长江的商品转运码头汉口等地。丝织巨镇盛泽镇本是一个荒村,“明初居民止五六十家,嘉靖间倍之。以绫绸为业,始称为市”。因“丝绸之利日扩,到乾隆时,居民百倍于昔,绫绸之聚亦且十倍”。 ——岳麓版高中新课标《历史》必修Ⅱ 导读 史料说明明清时期在商品经济发达的江南地区出现了一批专门的工商业市镇;经济发展有明显的区域性特色。 史料二 明朝中后期,丝织业中心苏州和杭州出现了“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手工工场;棉纺织业中心松江的一些暑袜店主统一购进原料分给当地居民在家中缝制暑袜,计件付酬,再将暑袜拿到店中出售获利。 导读 史料反映了“机户”和“机工”之间、“店主”和“居民”之间实际上存在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是资本主义萌芽存在的典型现象。 史料三 明中后期“奴富至数百万,初缙绅皆丑之,而今则乐与之为朋矣”;“缙绅家之女(婚嫁)惟财是计,不问非类”。 ——《林居漫录》 导读 史料表明明代商品经济发展,货币流通数量巨大,商人地位提高,社会拜金风气盛行。 [运用史料] 1.依据史料一,概括指出明清时期四大城市繁荣与发展的主要 原因。 提示:手工业、商业的发达;城市人口大量增加;地处交通 要冲。 2.史料二体现了一种什么社会风气与观念?有何影响? 提示:拜金风气。冲击传统观念,刺激商品经济发展,助长 统治阶级的腐朽倾向。 [史论总结] 古代中国商业都市发展的五大特点 (1)经济功能不断增强。自先秦至唐代,城市主要是政治中心或军事重镇,宋代以后经济功能增强,明清时期出现以经济功能为主的工商业市镇,如苏州、景德镇等。 (2)城市规模不断扩大。随着农村人口不断涌向城市,城市人口增多,规模不断扩大。 (3)城市市场不断繁荣。汉唐时期对“市”有严格的时间、空间限制,唐长安的市已发展为常设的商业区。到宋代打破了坊、市的界限,都市商业繁盛。明清时期都市中的商业区相当繁华。 (4)对外贸易发达。明以前以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为主要渠道的对外贸易发达,是古代商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促使沿海港口城市兴盛。 (5)货币种类不断丰富。在货币流通领域,北宋时期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明朝时形成了以白银为主,以钱为辅的钱、银并行的货币流通制度。 主题二 “海禁”、闭关锁国政策的原因及影响 [解读史料] 史料一 夷货非衣食所需,可谓中国不缺耶。绝之则内外隔而构之衅无由生矣,夷虽欲窥伺我也,何可得哉! ——《海防纂要·卷七》 导读 史料反映了闭关锁国政策的根源是由自给自足小农经济的封闭性、保守性决定。 史料二 明朝初年,曾与朱元璋争夺政权的张士诚、方国珍之余部,入海为盗,且“每诱岛倭入掠”。朝廷“禁濒海民不得私出海”“禁海民私通海外诸国”。 ——李金明《明代海外贸易史》 导读 史料反映了因对付东南沿海的反明势力和倭寇入侵而实施“海禁”政策。 史料三 即禁之后,百货不通,民生自蹙。……故有四五千金所造之洋船,系维朽蠹于断港荒岸之间。……但能使沿海居民,富者贫,贫者困,驱工商为游手,驱游手为盗贼耳。 导读 史料体现了“海禁”政策的恶果,阻碍了社会经济的发展,造成了社会动荡不安。 [运用史料] 依据三则史料及所学知识,分析说明明清时期中国社会存在的危机。 提示:(1)从外部来说,西方各国相继完成工业革命,疯狂地对外侵略,开拓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 (2)从内部来说,重农抑商、“海禁”等政策阻碍了中国经济模式由农耕文明向工业文明的过渡,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 [史论总结]

文档评论(0)

zhaoxiaoj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