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完整版传播学笔记
第一章 绪论
一、什么是传播学
1.传播的三种表述
①张隆栋:研究人类信息传播活动的科学
②威尔博?施拉姆
③研究人们为什么传,传什么,怎么传。也就是传播过程
2.定义
传播学是研究社会信息系统及其运行规律的科学
二、传播学的产生和发展
最发达的美国(哥伦比亚大学)产生于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美国
(一)历史背景
政治角度 总统竞选
1.媒介背景 经济角度
社会角度
2.学科背景 推动传播学进步的著名学者
(二)传播学的四大先驱
1.政治学家拉斯韦尔《社会传播的结构和功能》
意义:①内部结构上分析了传播过程的要素
五大要素:传播主体who:控制分析
传播内容say what:内容分析
传播渠道in which channel :媒介分析
对谁说to who:受众分析
传播效果with what effect:效果分析
②外部功能上概括传播活动的作用
监视环境
作用 联系社会
传递资产
提供娱乐
2.心理学家卢因
群体力学/团体力学:研究团体和个人之间的关系,尤其是团体规范对个人行为的影响
3.社会学家拉扎斯菲尔德
两级传播:信息先由大众媒介传播媒介传播到舆论领袖,再由舆论领袖扩散到社会大众的过程
4.社会心理学家霍夫兰
最主要的是研究态度 ,形成耶鲁学派
三、传播的集大成者——施拉姆
申农《通信的数学原理》,创办传播研究所,著名斯坦福大学传播研究所,在此确立集大成地位。
施拉姆学派的兴起标志着传播学的诞生
四、传播的发展
(一)欧洲:批判学派 ——全面、深刻、系统的批判
(二)美国:传统学派/经验学派
施拉姆:探讨传播实践
(三)在我国的发展
20世纪50年代 萌芽期
60年代至70年代 中断期
70年代后期至80年代初期 兴起期
(1978年《外国新闻资料》文革后第一本传播学书籍,标志传播学的真正起步)
90年代至今 自主化和本土化尝试下的展开期
五、传播学的特点
1.宏观性
2.它是一门交叉学科
3.一门偏重理论的学科
4.既未成熟,又欠完善
六、传播学和新闻学的区别
1.传播研究所有的传播活动,侧重宏观研究。新闻学的研究范围较小,侧重于微观的研究。
2.产生的背景不同,新闻学是报刊时代的产物,以报学为基础,而传播学时电子时代的产物,以广播电视为基础。
3.传播学注重理论研究,新闻学注重业务研究。
第二章 传播
第一节 什么是传播
一、传播的语义
“广泛散布”
二、传播的定义
1.“共享”说:一个人到多个人到更多人
2.“影响”说:某个人传递刺激,以影响另一些人的过程
3.“互动”说:通过讯息进行的社会的相互作用
4.“过程”说
5.定义:传播是人类借助符号和媒介交流信息,以期发生相应变化的活动。传播是信息的交流和思想感情的沟通的过程,目的是为了发生相应的影响变化。
三、传播的特点
1.传播是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进行的传播关系,反映着社会关系,社会关系影响传播活动。
2.没有传播信息就不能增值。
3.从传播的社会关系性而言,它又是一种双向的社会互动行为,信息的传递总是在传播者和传播对象之间进行的。
4.传播双方必须共用一个符号系统,传授双方必须有一样的意义空间。
5.传播是一个有节奏的连续的过程。
第二节 传播的种类
传播的种类:1.符号角度:语言传播,非语言传播
2.传播性质:告知性传播,说服性传播,教育传播
3.媒介角度:印刷传播,电子传播
4.内容:新闻传播,知识传播,娱乐传播
5.规模:自我传播,人际传播,群体传播,组织大众传播
一、自我传播(人内传播)
1.含义:也称内向传播、内在传播或自我传播,指的是个人接受外部信息并在人体内部
进行信息处理的活动。
2.理解 p.77
二、人际传播
1.含义 p.81
2.作用 p.82
3.特色
①人际传播是真正的多媒体传播,指传递信息的渠道多,方法灵活。
②更为丰富的复杂
③双向性强,反馈及时,互动频度高
④与组织传播、大众传播相比,它是一种非制度化的传播
三、群体传播
1.基本概念
群体传播:通过一定社会关系结合起来进行共同活动的团体内部与团体之间的传播
2.群体的两个本质特征
群体——本质特征 目标取向具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办公楼空调系统的高效维护方案.docx
- 贵州省遵义市红花岗区第十二中学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数学试题(原卷版).docx VIP
- 贵州省遵义市红花岗区第十二中学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数学试题(解析版).docx VIP
- 《利用本地农村乡土资源助推美术教学的研究》研究报告.doc
- 市委党校物业管理服务总体方案.doc VIP
- 国有企业合规管理办法.pdf VIP
- 2024《盒马鲜生冷供应链物流成本现状、问题及完善对策研究》11000字.docx
- 机器视觉软件:Basler二次开发_(3).Basler相机驱动与SDK安装.docx
- 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下册单元任务与人文主题 复习梳理.docx
- 2019年重庆市高职分类招生考试(中职类)药剂类真题.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