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na生物合成8年制2010下.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dna生物合成8年制2010下

第三部分 遗传信息的传递 第一节 DNA的复制 Section 1 DNA REPLICATION DNA复制( DNA replication) 在细胞分裂过程中,以亲代DNA为模板合成 子代DNA的过程。 二 复制的过程 Process of DNA Replication 一 DNA复制的特征 Features of DNA Replication 半保留复制的意义 子代DNA保留了亲代DNA的全部遗传信息,体现了遗传的稳定性,是物种稳定遗传的分子基础。 (二)DNA复制的起始点和方向 1. 复制的起始点 (origin, ori ) 2.复制的方向(Direction of replication) (三) DNA的半不连续复制 semi-discontinuous replication 在DNA复制过程中,一条链 是连续合成的,而另一条链 是不连续合成的 二 复制的过程 1. 拓扑异构酶(topoisomerase, Topo) 拓扑异构酶(topoisomerase, Topo) DNA连接酶 (DNA ligase) 能催化相邻DNA片段的3’-OH与5’-P形成磷酸二酯键 (三 )真核生物染色体DNA的复制 真核生物DNA结构特点 DNA分子大,108 ~ 109bp DNA与组蛋白结合,以核小体形式存在 真核生物DNA复制过程特点 1. DNA复制与细胞周期 2. 复制的起始 3. 复制的延长:DNA聚合酶 4. 复制终止:末端复制与端粒酶 逆转录酶的发现 一 DNA损伤、突变的意义和类型 (Significance and Type of DNA Damage and Mutation) (二)突变的类型 点突变(point mutation) 单个碱基的改变:如镰刀型红细胞贫血 二 DNA损伤、突变的引发因素 Factors Involved in DNA Damage and Mutation (一)DNA的自发性损伤 DNA复制错误:碱基错配(mismatch) DNA的修复合成障碍 碱基的自发突变:脱氨基或碱基丢失 正常代谢产物对DNA的损伤 (二)环境造成的DNA损伤 物理因素: 紫外线、电离辐射 化学因素:各种诱变剂 三 DNA损伤修复 DNA Damage Repair 四 DNA损伤、修复与人类疾病 DNA Damage, Repair and Human Diseases DNA 损伤修复机制的缺陷与衰老、肿瘤发生密切相关 着色性干皮病(xeroderma pigmentosum, XP)对UV造成的皮肤损伤无法修复 端粒(telomere)又称端区 真核生物染色体的末端结构,呈膨大粒状 由染色体末端DNA与蛋白质组成 末端DNA序列富含T、G重复序列 功能 维持染色体的稳定性 维持DNA复制的完整性 端粒酶(Telomerase) 组成:RNA,蛋白质 功能:以RNA为模板,以逆转录方式 合成端粒DNA片段 20世纪80年代中期发现 The Nobel Prize in Physiology or Medicine 2009 for the discovery of how chromosomes are protected by telomeres and the enzyme telomerase. Elizabeth H Blackburn Carol W Greider Jack W Szostak (15 April 1961) (26 November 1948) (9 November 1952) (1) TG strand synthesis 端区的合成 (2) AC strand synthesis 5’ ─ TTGGGG(TTGGGG)nTTGGGGTTTTGGGG ─ OH (3’) 5’ ─ TTGGGG(TTGGGG)n TTGGGG OH ─ GGGG T T 5’ ─ TTGGGG(TTGGGG)n TTGGGG T T 3’ ─ CC(AACCCC)nAAGGGG G-G imperfect pair

文档评论(0)

sandaolingcrh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