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石壕吏-说课
一、教材分析二、学生情况分析三、教学目标四、教学重难点五、教学法六、教学过程 一、教材分析 《石壕吏》是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最后一篇课文,《杜甫诗三首》中的第三首。第一课时已学过了前两首,学生对杜甫的生平和作品风格已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学习这篇《石壕吏》应该问题不大。 《石壕吏》语言凝练、质朴,内容比较集中,主要记述了在一天傍晚,作者投宿石壕村,遇官吏抓丁服役,老翁逾墙逃走,老妇出门应对。诗歌用大量篇幅记叙了老妇的致词,从中体现战乱给老妇一家带来的不幸,以及在官吏的威逼下请求从军服役的经过。第二天天明,作者独与老翁别,暗示了老妇已被抓走。全篇以老妇的致词为主,兼有动作描写,再加上对偶句的运用,使文章愈加生动。教材入选这篇文章,意在让学生学习名家名篇,培养学生阅读古文的能力,引导学生体会诗圣杜甫忧国忧民的高尚情怀,认识战争的残酷性和灾难性,珍惜当前和平幸福的生活。 二、学生情况分析 我们班的学生语文基础较好,学习语文的兴趣也比较浓厚。然而,学习文言文时难免觉得有点枯燥无味。虽然他们对一般古诗文内容涵义已经具有了一定的理解能力,但是,诵读能力和感触能力有待提高。况且学生们所处时代和生活环境同杜甫笔下社会相离太远,这就给学生感悟诗歌造成一定的障碍。如何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使之能够沉浸在文本当中有所感悟,这将是教读本文的困难所在。 三、教学目标 根据以上对教材和我班学生情况的分析,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立为: 1、知识能力目标:读懂课文大意,积累重点的文言词汇。 2、过程和方法目标:①反复朗读,做到熟读成诵。②课本剧表演,加深对诗歌内容的理解,提高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体会诗人忧国忧民的高尚情怀,认识战争的残酷性和灾难性,珍惜眼前和平幸福的生活。 四、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反复朗读,通过课本剧表演切身感悟诗歌内容。 难点:引导学生体会诗人同情劳动人民、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五、教学法 教法: 1、指导学生反复朗读。 2、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动性,让学生自主读,自主译,自主演。 3、采用多媒体教学,提高本课的教学效率。 学法: 1、圈点勾画法。 2、想象法。一边读,一边想象战乱的景象、官吏的凶狠、老妇的凄苦 。 3、表演法。通过表演课本剧,切身体会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疾苦。 六、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利用课余时间指导学生排演本课课本剧。 (二)导入 (三)了解写作背景。 (四)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把握诗歌的思想感情。 (五)拓展延伸 ( 六)作业 (一)课前准备 利用课余时间指导学生排演本课课本剧。 《石壕吏》剧本 地点:石壕村,一家农户门前,矮墙,一副破旧板门。 人物:杜甫、老妇、老翁、差吏两个 旁白:又是一个深秋的晚上,诗人杜甫来到了石壕村这个房子里借宿,有些疲惫,早已睡下。而老夫妇在昏暗的亮光下,正在痛苦地说些什么。一切都是那么宁静。就在此时,一个粗鲁的声音打破了寂静…… [砰!砰!砰!] 差役:开门!开门![老夫妇一家惊醒] 老翁(小声地,有些紧张):他们又来了,看来我得出去躲躲。 老妇:你快走吧,剩下的事我来处理就行![老翁马上从后院越墙逃走] 差役:开门!快点![差役等不及了,把破旧的大门擂得山响] 老妇:来啦来啦!(打开门)原来是官爷阿,请问有什么事吗? 差役甲:(怒吼)少啰嗦!叫你家的男丁出来! 老妇:嗯……启禀大人,我家已经没有男人了。 差役乙:别想骗我,快叫出来,免得我动手! 老妇:(拍着胸口,哭丧着脸)官爷阿~~~我三个孩儿已经抓去服役了,前些天一个儿子捎了信回来(拭着泪,拿出信递给差役),说两个儿子已经战死沙场了。活着的尚且暂时活着,死了的就一去不复返了阿~~~[老妇人说到这里早已泣不成声,一脸痛苦的表情。] (二)导入 (三)背景简介—— 公元758年,为平息安史之乱,郭子仪等九位节度使率20万大军围攻安庆绪于邺郡。由于内部矛盾重重,唐军被史思明援军打败。唐王朝为补充兵力,便在洛阳至潼关一带四处抽丁补充兵力,人民苦不堪言。这时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途经此处,就其所见所闻进行了高度的艺术概括,写成了著名的组诗《三吏》《三别》,《石壕吏》是三吏中的佳作。 (四)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把握诗歌的思想感情。 1、读 2 、译 3 、演 4 、读. 读 朗读和背诵是中华民族学习语文的优秀传统,是训练学生语感的一条重要途径。新课标明确提出了“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是朗读的总要求。”朗读是学习文言文的唯一正确途径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空间解析拙政园》课件.ppt VIP
- QCR9228-2015铁路通信、信号、电力、电力牵引供电施工机械配置技术规程.pdf
- [优秀QC成果]提高砂层地质条件下地连墙施工质量.pdf
- 员工培训方案及课程大纲[9篇].docx VIP
- 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全面解读新修订纪律处分条例重点内容学习解读专题ppt.pptx VIP
- EPC项目设计管理培训.pptx
- 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全面解读新修订纪律处分条例重点内容学习ppt.pptx VIP
- 国际性教育技术指导纲要 -采用循证方式.docx
- 2025年兵棋章节答案.docx VIP
- 党支部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规章制度范文(精选10篇).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