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三节康复医学的构成方法
(三)康复治疗
康复评定后明确障碍部位和程度,规划,设计康复治疗方案。常用的治疗方法有:1,物理治疗 2,作业治疗3,言语治疗4,心理辅导与治疗 5文体治疗 6中国传统治疗7康复工程8康复护理9社会服务等。
上述疗法在不同的康复阶段使用比重不同。
康复治疗原则:早期介入,综合措施,循序渐进,主动参与
(四)临床康复
目前已经形成的多个临床康复亚专业:神经康复,骨科康复,儿科康复等。
临床医学与康复医学的比较
第五节 康复医学的理论基础
运动学基础
骨骼肌肉系统的运动学
人体功能位(始发体位):即立正姿势,是人体运动的始发姿势,身体直立面向前,双目平视,双足并立,足尖向前,双手下垂于身体两侧,掌心贴于体侧。
解剖学体位:是阐述人体各部位结构位置关系时采用的体位,身体自立, 双眼向前平视,双足并立,足尖向前,两上肢垂于躯干两侧,手掌向前(拇指在外)
轴和面
面 1矢状面:通过人体纵轴,呈前后位的垂直平面,把人体分为左右两部分
2额状面(冠状面):通过人体纵轴与矢状面成直角,呈左右位的垂直平面,把人体分为前后两部分。
3水平面(横切面):通过人体与地平面平行,与矢状面和额状面垂直,呈水平位的平面,把人体分为上下两部分,
轴1矢状轴:由矢状面与水平面相交所形成,呈水平位,由前向后贯穿人体
2额状轴(冠状轴):由额状面与水平面相交所形成,呈水平位,由左向右贯穿人体
3垂直轴(纵轴):由矢状面与额状面相交所形成,呈上下位,贯穿人体正中
肌肉在关节活动中的作用
关节活动时,一般需要多块肌肉的协同作用才能完成,参与运动的肌肉可根据在运动中所起作用的影响,分为该动作的原动肌、拮抗、固定肌、综合肌等。
1,原动肌 直接完成动作的肌肉称原动肌,其中主要起作用的称主动肌,如屈肘活动时的肱二头肌。
2,拮抗肌 作用与原动肌交的肌叫拮抗肌,如屈肘时的肱二头肌。
固定肌 为了充分发挥原动肌的作用,满足特定动作的要求,需将其相对固定的一端所附着的骨骼肌加以固定,起这种固定作用的肌肉即为固定肌,如屈肘时的肩胛骨固定与脊柱的斜方肌,菱形肌等。
骨骼肌的收缩形式
等长收缩 肌肉收缩时、只有张力增加而长度不变的收缩称为等长收缩
等张收缩 肌肉收缩时、只有长度的缩短而张力不变的收缩称为等张收缩
二)关节运动学
(一)关节运动的常用术语
1,屈和伸 关节绕额状轴进行的运动,运动时相关关节的两骨互相靠拢,角度变小称屈,反之角度变大成伸。
内收和外展 关节绕矢状轴进行的运动,运动时骨向身体正中线或肢体向正中线靠拢者称内收,离开正中线者称外展。
旋转 关节绕其本身的垂直轴所进行的运动,(旋内、旋外、旋前、旋后、内翻、外翻)
环转 指关节头在原位转动,骨的远端可做圆周运动(髋、肩关节)
(二)运动自由度
运动自由度是指关节的活动度,自由度与关节活动轴有密切关系,关节有几个运动轴就有几个自由度
一个自由度 只有一个运动轴,仅能绕此轴做一度空间的运动,滑车关节(如手指间关节)只能绕额状轴进行屈伸运动;车轴关节(如寰枢关节,桡尺近侧关节)只能绕垂直轴做旋转运动。
两个自由度 该关节有两个相互垂直的轴,可绕此两轴做二度空间的运动,椭圆关节(如桡腕关节)可循额状轴和矢状轴做屈伸,收展运动;鞍状关节(如拇指的腕掌关节)
三个自由度 该关节有三个相互垂直的运动轴,可绕这些轴做三度空间的运动,杵臼关节(如髋关节)可绕额状轴、矢状轴、垂直轴做屈伸内收 外展及旋转运动,三个轴均通过关节中心,球窝关节(如肩关节)平面关节(如肩锁关节)
神经生理学基础
中枢神经系统(CNS)损伤后,具有结构性和功能性重新组织的能力或可塑性,在适当的环境中,CNS的一部分还能再生,CNS损伤后的恢复机制主要与脑的可塑性有关。
脑的可塑性,是指脑在结构和功能上有修改自身从适应改变了的现实的能力,可塑性高,则神经细胞功能的易发性就高,损伤后更易恢复功能,研究发现 影响中枢神经损后恢复的重要因素有如下三种:
自发恢复机制
化学性因素
1神经生长因子 2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3神经节者脂4谷氨酸
神经解剖方面的因素
1病灶周围水肿的消退 2血管的自发再沟通3侧支循环的形成
二 非自发恢复机制
三 影响中枢神经可塑性的因素
(一)神经解剖方面
1实触发芽 2离子通道的改变3一侧半球代偿 4行为代偿
(二)神经生理学方面
1功能转移2次要通路的开通
神经病理方面
主要时失神经过敏的出现,即在失神经支配后,突触后细胞对其神经化学递质敏感性增高。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渤海稠油油田聚合物驱高效开采技术.doc
- 重症患者的早期康复课件.pptx
- 中国南方电网公司招聘笔试题库2025.pdf
- 电气工程基础课程设计报告-110kV变电站电气系统初步设计.doc
- 化工常用阀门介绍.doc VIP
- 新仁爱科普2024版英语七年级上册Unit 1 Let's be friends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docx
- 高考数学五年(2020-2024)真题《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解答题)》分类汇编.docx
- 香港街头最不缺的就是美女,来自世界各地.pdf VIP
- 高考数学五年(2020-2024)真题《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分类汇编.docx
- 2024年考务人员培训系统考试参考答案.docx VIP
文档评论(0)